“2015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实施高峰论坛”于7月14日下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本次论坛携手来自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IT互联网,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典型行业领袖,从宏观导向、方案解读、实践应用等各方面展开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务实高峰对话。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朱森第首先作了“中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的精彩报告。他在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后阐明,《中国制造2025》已经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未来十年的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并提出了推进智能制造的方略与路径。他指出,在全球制造业战略先导的形势下,中国制造业必须实现四大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制造2025》就是中国制造强国的整体战略部署,需要大力推动十大重点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并实施五大重大工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未来的挑战就是明日生产,旨在效率、排放、人体工程学三方面实现全面提高,从而实现制造业从传统到先进的演进。在当前我们制造业所处的状态下,要由大变强,需要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并以因地制宜、以用促业、夯实基础、集成牵引、把握时序、掌握核心、示范引领、建设集群等方略切实推进智能制造。
来自欧洲机床行业联合委员会总干事的Mr. Filip Geerts以“一种最新的快速成型技术,产业竞争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和机会”为演讲主题,分析了AM(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技术)的发展潜力。报告表明,1996年全球AM产值不足3亿美元,1995年突破5亿美元,而到2014年这一数字已达41亿美元,这种对未来机床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AM的核心商业驱动力则来自:小批量的经济性生产、复杂设计的最优化、产品的个性化、环境的可持续性、增加零件的功能性和新供应链及零售模型。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Prof. Dr. Jurgen Fleischer则阐述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智能工厂建设”的情况,他分析指出,智能化不仅在生产和排产上,还要体现在维护、管理上,工业4.0只是一个平台,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关键要找到市场需求在哪,潜在需求是什么,企业的特长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去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北京神州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成的演讲题目是:以互联网+创新工业发展,推智能制造促企业转型升级。他在深刻认识互联网+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工业发展的新模式,而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正是制造业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其主要方向就是:制造服务化、制造个性化、制造分散化、制造资源云化、制造过程智能化,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建设,包括:网络协同制造、智能工厂、智能机器人、高端成套装备、3D打印制造、智能制造保障基础。而这正与本届展会的主题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此外,大会还邀请了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机器人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李刚、德马吉森精机中国区项目经理朱琦、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铎先等业界专家分别就智能制造的创新与应用分享了各自技术领域的先进成果与经验。现场观众反响热烈,并对智能化工厂的发展前景与实施需求提出了问题所在,引起嘉宾与观众的强烈共鸣,也让与会者看到了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潜力、前途和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