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通过技术创新,解决鼓风炉前床冬季生产保温难题

2015-07-15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进入21世纪,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实现企业生产发展、经济增长,不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进展,实现跨越式发

  进入21世纪,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实现企业生产发展、经济增长,不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进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的。

  铜镍矿首次实现了冬季连续生产的计划,主要是解决了前床保温的技术难题。

  前床是鼓风炉熔炼熔体汇聚进行炉渣和冰镍澄清分离的高温容器,其外型是用耐火材料砌筑的长高温熔体。

  标志着冶炼开炉成功的说法三口畅通,有两口就设在前床上,因此前床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冶炼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在前几年的冶炼生产中曾多次提出冬季连续生产的打算,但每当进入11月份气温降到20℃以下时,鼓风炉前床就出现横隔膜和床壁凝结增厚,容积缩小,温度降低,熔渣和冰镍分离不好,放渣、放冰镍操作困难等问题,使生产操作难于持续进行。为此,十几年来,冶炼生产每年都艰难地持续到11月底就停产检修,待来年春暖风和之时再开炉生产,全年有效生产时间只有9个月。

  铜镍矿生产形势要求冶炼必须冬季连续生产,为此,矿部精心组织了冬季生产的准备工作,对前床保温提出了多种方案,主要倾向采取内地某些冶炼厂鼓风炉前床电极保温的措施,并做了部署与厂家联系电极设备和设计所需功率参数,结果电极设备需35万元,装机容量要达850~1 000 kW ,测算下来电极设备运行费用增加很多,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铜镍矿主变容量也很难再承受这么大负荷,对此,矿主管领导以科学态度认真思索,在调研基础上当机立断,大胆创新,改变原有电极加热保温转向隔热减少热损增加自热的思路,提出了用硅酸盐纤维板保温,以减少热损失和提高鼓风炉处理能力,增加热量补充相结合的保温方案。技术部门根据传热理论,把连续工作的炉子通过砌体的散热看作是稳定态传热,其热量主要取决于工作温度、炉体材料和厚度,对炉体的蓄热通过炉顶、炉墙和架空炉底的散热损失(Q)按规范进行了计算:式中:―――分别为炉壁内表面温度和炉子周围空气温度(℃)―――砌体不同材料的厚度(m)―――砌体不同材质的导热系数0 .02―――经验修正值F―――砌体散热面积(m通过对夏季工作气温和冬季工作气温热损失的计算比较,选用了隔热效果较好的硅酸铝纤维板做保温材料,根据热损失差值计算出外壁需保温材料的厚度,施工中按照前床外形分层粘贴保温材料,然后用金属网固定,我们俗称是给前床穿棉衣。另外根据鼓风炉正常工作进入前床的熔体带入热量和总热损失进行了热平衡计算,得出尚需提高鼓风炉处理能力,以增加前床自身的热焓,使前床处于略微过热的工作状态,生产实践证明前床保温措施是可行的,2001年铜镍矿顺利实现了冬季连续生产,鼓风炉前床经受了40℃的严寒考验,使冶炼生产比往年延长一个月,增加高冰镍产能600多吨,夺回了2001年515事故停产造成的影响,保证了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我们回顾总结铜镍矿冬季生产的过程,得出的经验之一就是鼓风炉前床要吃饱穿暖。

  铜镍矿冶炼生产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然而冬季生产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攻克,诸如料仓冻结、设备变速装置启动困难、渣池蒸汽大等问题,还制约着冶炼生产的正常进行。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把铜镍矿的生产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陈文欢 )
下一篇:

立讯精密2025Q3营收2209亿,同比增长24.69%

上一篇:

重型数控卧式车床对导轨的要求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