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广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为50.7,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见图1);5项权重扩散指数中,生产量、新订单、原材料库存回落,雇员、配送时间指数回升(见图2)。
生产指数(生产量)为51.9,较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呈平稳扩张态势,表明本月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生产较上月增长,但幅度放缓,主要受益于深圳、东莞、潮州、揭阳、梅州、湛江等市企业生产增加。
新订单指数(产品订货)为52.2,比上月小幅回落1.0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回落幅度较大,但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订单基本持平,总体运行平稳。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0,较上月略回落0.8个百分点,表明本月广东省制造业企业原材料库存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生产经营人员)为49.1,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是该指数近3月来首次回升,但仍位于临界线以下,表明全省制造业企业用工较上月减少。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2,较上月略微回升0.3个百分点,表明供应商供货延误情况持续减少。
2014年10月,广东省电子信息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7,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
专家解读
广东省PMI指数特约解读专家、省政府参事、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教授认为,10月份广东省PMI指数比上月微跌0.7个百分点,为50.7,这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连续第8个月居于50%的荣枯线上,但与3—9月PMI值一直在51.1%—51.9%d 区间波动不同,本月PMI滑落到51以下,表明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的扩张态势虽然仍在延续,但扩张幅度有所收窄。从各个分项指数看,10月份新订单指数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积压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大幅回落2.6个百分点,表明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度稍有减弱。
陈鸿宇强调,10月份PMI的11项分指数中虽然有8项较上月下滑,但并不意味着延续8个月的扩张态势已接近拐点。从分区和分行业的数据看,珠江口西岸和粤东西北大部分城市的生产指数仍居于52.0以上,电子信息业和电气机械的生产指数也分别为52.4和52.0,支撑着全省的生产指数不致过快下滑。从近几年PMI的波动轨迹看,由于10月上旬公众假期导致开工天数减少, 10月份的PMI值通常会比上月略微下降。
陈鸿宇认为,随着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东省制造业的增长因素已经发生变化,在不太可能重新采取强刺激措施的大背景下,首先必须适时调整广东省制造业中近期发展目标,转为以“中高速增长”和“中高速水平”为基本目标,在维持整体中速增长的支撑下,谋求重点产业、重点平台(园区)、重点集群的相对高速增长。其次,将实现提质增效和加快迈进“中高端水平”作为广东未来工业转型升级的主线,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平台(园区)、重点集群的利润、能耗、税利等指标的考核。再次,围绕广东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目标,统筹各类宏观调控手段。努力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预调微调”具体化,重点化解制造业企业应用科技新成果、推进技术改造的制约瓶颈。最后,要认真判别各地的工业产业集群在新常态下实现提质增效的可能性,着力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粤东的纺织服装、玩具文具、五金制品产业带和湛江茂名重化产业带的建设,重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