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在全球的快速成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连续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目前,中国整个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目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这都为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从2003年开始,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以视频、移动和无线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热点,3C融合的趋势使新的产品不断涌现,智能手机、便携式MP3播放器、IBOOK等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消费电子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产品门类日益增多。
未来五年,随着数字电视、3G和数码娱乐在全球普及,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年平均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10.8%左右,其中数字电视平板化进程的加速,预料将使液晶和等离子电视的销售额年均增长分别提升到33.2%和27.8%。总体来看,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巿场年销售额在未来五年预计将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而中国将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巿场之一。
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增长,实现销售收入38,411亿元,同比增长24.8%。毋庸置疑,中国正在向世界最大消费电子巿场冲刺。2006年,据有关部门估算,中国的消费电子产品销售额将达到70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还将以20%的年增长率上升,预计到2008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面对这种高速爆炸式的巿场增长,相关配套产业同样面对着新的机会与挑战。
塑料面对的机会与挑战
消费电子和信息产品巿场的高速发展与潜力,为塑料产业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从下表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工程塑料在电子电器行业应用的发展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期间,中国工程塑料在电子电器行业的用量增长了近十倍。事实上,电子电器产品,包括光盘等信息产品,是中国工程塑料应用量最大的领域,约占全部用量的25%以上。
在面对巿场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塑料行业同样面对的众多挑战。电子信息产业对塑料制件的典型要求可以概括为精密、薄壁、多功能、高效、个性化、环保等,这些对材料应用、加工技术、产品创新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石油价格连年高速增长,各种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产品出口又面临相应环保壁垒的制约。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角色短期内不会改变,与电子信息产品密切相关的塑料行业面对着上下游产业的双重挤压,如何在巨大的巿场空间中创造最大的利润空间?如何由传统的依靠低廉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的现状,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面对国际各种贸易壁垒与技术壁垒,企业应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