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耗能状况
建筑能耗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热水、餐厨、照明、家用电器、电梯和建筑有关设备等方面能耗。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体,其能源消耗占世界年消耗量的1/4,建筑能耗占其能源消耗总量的1/3。在欧洲,建筑能耗占其能耗总量的40%,工业及交通运输能耗才占其能耗总量的30%。
中国年能耗总量是全球年能耗总量的1/8,而建筑总耗能量约占中国总能耗的40%,是耗能最多的行业,其中,建筑能耗占27%,而生产与建筑相关的材料、设备等能耗占13%。
对於建筑的单位能耗,欧洲的平均标准是6升油/平方米,折合中国的标煤8.57公斤/平方米,德国作为建筑节能最先进的国家,现已大大低於标煤4公斤/平方米。而中国平均建筑能耗高达标煤25公斤/平方米,是欧洲平均标准的3倍,德国的6倍以上。其中为保证室内居住温度所消耗的能源占相当大比例,一般达50%-70%。
据专家测算,目前全国建筑存量大致为430亿平方米,但按现代工业国家标准能称为节能建筑的不到1%。
如果按照25公斤标煤/平方米水平测算,400多亿平方米建筑物一年消耗10亿多吨标煤,耗资一万多亿元人民币。如果能达到欧洲的能耗标准,中国每年能节省数千亿元人民币。“千亿元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呢?以我们比较熟悉的行业来说,中国塑料机械年销售额才3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的建筑每年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能源,还排放了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和SO2、CO等对环境有害的气体。上述情况若得不到有效改变,将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总之,中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节能潜力亦十分巨大。
未来能耗和住房建设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世界能耗迅速增长。据报道,本世纪头五年,世界能源消耗增长了60%,且有加速之势。
能耗增长导致了人类对传统能源枯竭的忧虑,温室气体的成倍增长加速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这从近30年北极冰盖的变化就可见一斑(见下页图),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这是全球各行业的共同影响,但对於能源使用大户—建筑来说,不得不被格外引起重视。
“过去30年,中国建了世界上最多的房子。”中国建设部一位资深官员兼学者如是说。从1979年中国城镇人均不足7平方米的住宅水平,到现在超过人均28平方米;城镇人口也从1.9亿增加到5.9亿,住房保有量近20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城镇人口将达8.5亿。按目前年竣工600万-700万套住房,加上20%-30%的年增长率,也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由此可见,住房建设将快速增长。如果不改变建筑能源利用率低的状况,能源的浪费也将十分惊人。
中国建筑能耗状况的成因及其改进需求
目前中国大部分建筑能耗都用於保证合适的室温,塑料业与此关系密切。以下仅就此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保证舒适度
我们不可能为节约能源而牺牲居住的舒适度,回到冬天在室内穿棉大衣,酷夏回家光膀子打蒲扇的时代,这是目前的一个共识。
不浪费能源是关键
目前的问题是:中国的单位能耗远远高於发达国家,但大多又没有达到应有的舒适度。
以北京望京地区2004年交工的某住宅小区为例:配备了XPS外墙保温、断桥铝合金双玻窗(Break bridge window frame)、地源热泵(Ground-source heat pump)分户中央空调,但是,其室内温度盛夏时很难低於26℃,冬季白天也很难超过19℃,夜间一般17℃,根本谈不上舒适。而全年空调耗电为75.5度/平方米,折合标煤26.4公斤/平方米(按350克标煤/度电折算),还高於中国平均建筑能耗指标。主要原因是:冬季空调出风温度34℃,门窗紧闭,空调连续工作,但室温无法超过19℃,说明房间热密闭性不好,很多热量通过某种其他渠道散失了。
而三年前,德国技术合作有限公司(GTZ)在中国唐山进行的旧房改造示范工程,仅仅改善了窗户的热密封就把原来冬季的10℃-15℃室温提高到了舒适的温度,同时还节省能源43%。这项改造尚未涉及墙体、上下屋面的保温改造,因此,这类建筑物节能潜力十分可观。值得指出的是,类似的老旧建筑物仅在华北的存量就达25亿平方米。
由此看来,能源的损失是中国建筑单位能耗高的主因。不浪费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其中,阻止热量在建筑物内外的自由出入则是一大要件。
“热套封”概念
“Thermal envelope”是国际上流行的以不牺牲居住舒适度为原则的节省能源的基础概念之一。中国建筑业界一般将其翻译为“外围护结构”,笔者认为还是叫“热套封”更为贴切一些。
“热套封”实际上就是用一种或多种材料将建筑物内的“小气候”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以阻止热辐射、热传导和对流,避免上面出现的能源浪费的现象。
“热套封”不仅要把建筑物六个面的大面积都封好,还要把可能的缝隙、冷桥(cold bridge)和窗玻都处理好。
上面提到望京那个小区的例子,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就算其外墙保温、断桥窗都达到要求,但上下屋面、各个边角的缝隙和窗框与墙体的密封没有到位,所以才出现了仅仅采暖和制冷就需要26公斤标煤的消耗量,却仍不舒适的的奇怪现象。
由於建筑设计和施工上没有明确的“热套封”概念,导致建筑物无效能耗的增高,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照搬国外的“热套封”,而且也没必要把窗户都做成死的,无法同外界通风换气的地步,而值得提醒的关键点是:需要隔绝的时候,就要杜绝所有可能的漏洞。
建筑节能的其它需求
除了“热套封”之外,建筑节能还有很多需求与塑料行业有关。比如,外遮阳隔热技术的需求、窗玻的热辐反射材料的需求、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需求等。
此外,建筑节能还有一项更重要的需求,那就是“低技术”需求。建筑节能技术并非是技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简单、越实用、越便宜、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度越低越好。这是塑料行业应当把握的。
建筑节能与塑料行业的关系
建筑节能需要什麽,塑料行业能提供什麽,这不仅仅是个节能环保问题,也不单是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在於这是我们塑料行业一个巨大市场之所在。
以下列举几个市场的可能性。
1.“热套封”的材料和产品
用於“热套封”的材料应当具有隔热良好、环保性能好、重量轻、寿命长、耐火和耐湿性能好、较好的抗压和刚度等机械性能、易於施工和保养等特点。
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是聚苯乙烯挤出发泡板材XPS、聚氨酯类的发泡材料PU foam、发泡聚苯乙烯EPS等。
其中,前两类材料由於性能优良较受欢迎,XPS可以做成板材、片材和异型材,也可以做成不同表皮的夹心板;PU以夹心板和型材较多,在很多发达国家喷涂法的发泡工艺也被大量采用,尤其适合几何结构不规整的位置。
2. 外遮阳隔热产品
与塑料行业相关的有百叶窗、披叠板、遮阳板等。
3. 隔热窗和窗玻的热辐反射产品
包括双玻和三玻塑窗、热辐反射膜或涂覆类产品。
4. 太阳能集电和集热装置的塑料部件
实际上,上述所有产品在中国几乎均有生产,尤其是XPS板材,从设备供应商到产品制造商比比皆是。可是,为什么无效能耗高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改观呢?
塑料工业拥有合适的材料,拥有可以使用的产品,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行业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所谓“完善的解决方案”应当是:隔热效果良好、价格低廉、施工维护简单、尽量减少对能源依赖的系统的节能方案。
以XPS材料为例,塑料企业不能只单单向建筑行业提供板材,还应当提供可以满足“热套封”需要的不同几何形状的型材(或者XPS板材辅以PU泡沫喷涂),以及一套简单易行的、可靠的施工维护方法和相关的工艺工装。不仅要提供不同密度适於墙面和屋面的材料,还要配套提供地基、女儿墙、管道和墙体接驳点、各种拼接缝隙及各种可能的“冷桥”位置的密封方案,其中还包括可能的工装、工具、零配件、紧固件和施工工艺、操作方法等。
简而言之,只有向建筑行业提供这种“交钥匙”的工程方案,塑料行业才能真正获得这个巨大的市场。如果问什么是市场需求?这,就是市场需求。这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则是塑料机械和塑料加工行业。
管窥目前世界建筑节能技术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各国建筑节能方面的一些应用,以协助中国塑料工业的同仁捕捉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商机。
住宅的自然风和补新风要通过热交换系统,以减少能源损失。其特点为:室外新鲜空气经过装置的处理,达到理想的温度和湿度後进入房间。
设计上采用建筑夹层,以空气或水作为内充介质,通过介质流动带走热量或制冷
综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如地热、风能、太阳能等为建筑物提供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零热耗概念样板房(zero-heating cost house)。该样板房是由巴斯夫(BASF)研制的一个综合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楼宇系统工程:屋顶为太阳能电极铺面,为整个建筑物提供所需的电能且并入市政电网;外墙面用太阳能集热器为建筑提供热水;建筑物的六个面均包裹了隔热板材以双向隔绝热量泄漏;新风和补风热交换系统;配备气体间质、热反射涂层和金属加热涂层的三玻窗,可使辐照热按照需要方向运动。
以上这些节能技术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塑料行业,但是塑料行业要想介入这一市场,就必须对这些技术有深刻的了解,或者能像巴斯夫那样,对建筑节能的需求拥有深刻的了解并研发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建筑节能已刻不容缓,这一观点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建筑节能问题会越来越受到从政府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届时各种可用於建筑节能的材料和产品将受到青睐,塑料工业和建筑节能的关系也会愈加紧密。
塑料工业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企业能否切实了解建筑节能的根本需求,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对於进入和获得这个巨大市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