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产将收购本田等出资的部件企业。今后,同样的重组还有可能拓展到日本的其他企业。正在汽车制造领域普及的2种模块化措施在背后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本田到日本电产—10月30日,日本电产宣布收购本田Elesys,对于这则消息,Elesys的员工难掩惊讶之情。Elesys生产的控制系统有一多半都卖给本田,其主力生产基地也位于本田的大本营—宇都宫市。因为长期与本田打交道,一位女员工忧心忡忡地说:“要是脱离了本田体系,真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过去,部件企业的重组主要都是为了救济业绩低迷的企业,而这次的举动则与过去完全不同。其背后的推动力,是汽车行业开展的“2种模块化”。
1辆汽车需要约3万个部件,全都与汽车部件企业有关

一是部件企业组合多种技术进行开发及生产的“部件模块化”。通过此次收购,日本电产将能够把自己的汽车马达和Elesys的控制系统组合到一起。相对于单独部件而言,两个部件的组合更容易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打开突破口。
二是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开展的“汽车设计模块化”。这是一种把车辆划分成若干模块、通过改变组合来创造多款车型的方法,为了与第一种模块化相区别,这种方法被称作“模块设计”。因为各车型之间共用大量的相同部件,所以部件企业需要拥有能够在全世界供货的网点和成本竞争力。
对于构建模块化时代的采购网,“日本电产与Elesys的一体化对本田来说也是件好事”(本田副社长岩村哲夫)。因此,本田痛快地接受了日本电产伸出的“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