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外资零部件巨头在华蚕食市场 本土车企突围乏力

2012-11-19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对国外整车制造商有巨大吸引力,对于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来说,更是一个淘金热土。上周,又一家跨国零部件

 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对国外整车制造商有巨大吸引力,对于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来说,更是一个淘金热土。上周,又一家跨国零部件巨头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并且无意外地采取了绝对控股的方式。在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冲击之下,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向上突围的“玻璃天花板”愈加明显。

    外资加速扩张

    上周,马涅蒂·马瑞利对外宣布,与安徽江淮汽车[4.97-2.55%股吧研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淮汽车”)及合肥凌大塘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下称“凌大塘”)日前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将在中国生产汽车排气系统的零部件。

    新公司命名为合肥马瑞利排气系统有限公司。马涅蒂·马瑞利将占51%的股份,而中方江淮汽车和凌大塘将分别持有37%和12%的股份。

    合资公司将从事机动车辆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催化转换器及消音器的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业务。同时,还将向中国市场的汽车制造商提供技术咨询、协助及其他售后服务。

    位于安徽合肥的工厂预计将于2013年初投产,待工厂正式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量将达90万余件。

    马涅蒂·马瑞利是菲亚特汽车公司旗下企业,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建立合资、独资公司,包括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SAGW)在嘉定成立的合资企业、与万向钱潮[4.11-1.67%股吧研报]成立的生产减震器合资公司、与长春富迪共建的汽车动力系统合资公司。并且在广州、芜湖、长沙分别建有电子系统工厂、车灯及动力系统工程、排气系统工厂,以及在上海建立了动力系统和排放系统工厂。

    与整车合资政策不同,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外资在中国投资汽车零部件没有股比限制,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给相关零部件行业带来无限商机,于是,外资企业接踵而至。

    相关统计表明,近年来国内新批准外商独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项目数量高于合资数量。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但对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也十分明显。

    资料显示,在高新和核心技术方面,如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高达90%。博世、电装、德尔福、现代摩比斯等跨国企业,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的现状是,由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只能用资源、廉价劳动力来争取市场份额。不少跨国零部件企业来中国发展,主要是看中新兴市场的潜力,其利润率高于成熟市场,而且利润率的增长比例也高于销售额的增长比例。

    商务部的2010年统计显示,在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零部件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

    本土车企承压

    由于国内本土汽车零部件厂家在利润更高的高端产品领域缺乏竞争力,当车市出现需求波动时,经营业绩直接受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不久前指出,在经济放缓、消费萎缩、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保持原有高端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低成本的产品,不断向中低端市场扩张,因此矛盾就更突出地暴露出来。

    从今年前三季度营收排名前20家的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20家企业中,多数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但其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却均出现下滑。20家企业的营收同比下滑3.7%至1688.55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两成(19.4%)至96.49亿元;平均净利率为5.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国内零部件企业并没有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而一起取得长足的进步,其关键原因是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不重视技术力量的投入,许多企业把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看得过于简单、容易,这其实也是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认识上的误区。”董建平称。

    与传统零部件不同,电子类零部件的仿制难度较高,很多关键的技术一直受到外国企业的控制。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的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如何实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是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所普遍面临的难题。

    现在,国内有实力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希望在欧美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面临资金困境的时候,出手并购,比如不久前万向集团拟收购美国A123公司。虽然最终并没有如愿以偿,但起码已经意识到走出去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对此,董建平建议国内零部件企业,去国外投资应该选择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进行合作,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参股、控股和购买整个企业。

 

(责任编辑:张玲玲 )
下一篇:

第 24 届全国 27 省(市、自治区)5 市 1 地区铸造学术会议 暨山西省第 36 次铸造会议通知(第一轮)

上一篇:

中国汽车零部件论坛召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