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下,明快写实的电视剧《心术》终于把我们从宫斗剧的手术台上救了下来。很多人评价它清新好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医患关系,还对很多社会问题做了批判。然而笔者的医生朋友却并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护士们戴着耳钉发卡,“特殊巡护”可以去任何地方,医生护士在手术室里调情,全体大夫动辄脱岗开大会——这些剧情设置都多少有些脱离实际。另一方面,网上的广大患者也纷纷吐槽:电视剧里的医患矛盾基本都是患者的错,要么不遵医嘱,要么无理取闹,就算偶尔是医生的责任,那也是善意的疏忽,这样无限拔高,怎么缓解矛盾?
著名职场研究专家谭小芳认为,尽管,影视作品有一个好看性的问题,也有一个角色提炼的过程,既然是在演绎别人的人生,至少你得演得符合真实,或者符合艺术的真实。叶德娴为了拍好《桃姐》在养老院住了很久,连指甲的长短都细心考量,但是很多影视作品表现出的“你的生活”,却着实让人忍无可忍。比如都市观众喜闻乐见的《乡村爱情》系列,整个片子看下来,基本上成了谢广坤和刘能俩人的“情感纠葛”,他们褊狭、抠门、小肚鸡肠、蛮不讲理,为一点蝇头小利就可以大打出手,在二人转的语境中,观众被逗乐了,可不知道真正的农民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能把这二位和全体农民画等号吗?
再说战争剧,现在电视里的战斗场面,无论是我军战士还是谍战人员都大大方方在敌人火力范围内摆pose,恨不能都走到鼻子贴鼻子了才想起扔手榴弹,这场景要是先烈们看见了估计得气死。前不久还有一个剧叫《李春天的春天》,宋丹丹在里面演一个报社记者,她既跑热线又搞暗访,既写倾诉又拉广告,一边跟主编周旋,一边跟富豪恋爱,简直是个媒体界的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片子别人看了可能觉得挺乐,可是真正的记者看了只会觉得欲哭无泪。这还是现实题材,就更别说那些穿越剧了,皇上们真的都被自己帅醒了。
再回到《心术》上来,我们得承认,这的确是一部触及现实的优秀作品,不得不说的是,对于医生形象,细节漏洞无伤大雅,过度拔高则没有必要。谁不希望现实中的大夫都这么帅气、善良、负责,医术高明还不收红包?问题恰恰在于,如果我们经受了《心术》的沐浴,真带着一颗期待的心走进医院,说真的,要承受怎样的落差,这个,你懂的。
《心术》不像六六此前所写的《王贵与安娜》、《双面胶》或者《蜗居》,主要人物彼此之间的爱恨情仇就将一出剧贯穿到底。在医疗剧中,一个个的病人接连而来,他们的生死完善着主人公的形象,并堆叠着和主要人物一起将剧情推向高潮或是走向完结。因为次要人物不可避免,而且必将众多,一旦主要人物不够强势、不够有性格、主观欲望不够强烈或者是次要的人物的设置不够精致、有效并且和主干的情节相关,那么散乱就是必定的结果。
国内权威职场研究专家谭小芳认为,在《心术》里,主要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叛逆者是吴秀波饰演的霍思邈,他的叛逆实际有限;张嘉译扮演的刘晨曦,更是被困于完美的医生形象而只能博人眼泪。而十三姨、钢丝男、谷超华等人的出现,虽然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亮点,也带着故事,但是对主要人物本身的故事走向影响非常有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心术》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人的困惑、个性、各种社会问题借着医院这个媒介一闪而过,而不是提供给我们某个有深度的人物并运用他真正来试图剖析这个医疗体制。当然,这或许也正是创作者无法碰触、也不能碰触的底线,它所触及的或许只能是医患关系。
比较令人欣慰的是,在散乱和野心之外,这出中国式的医疗剧变奏至少走出了一个六六式的亲民的路子——当婆婆妈妈们心中怀揣着美小护这样的护士形象和霍思邈、刘晨曦这样的医生形象,重新踏入医院的时候,医院这个地界也生活化了起来,不再那么高高在上,同样八卦、家长里短、心力交瘁,让作为患者的普通人得到了瞬间的心理平衡。而这样的处理,不得不说,确实有着中国特色。
对于这部号称“中国第一部医疗大剧”的电视剧,尤其是由擅长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六六担任编剧,观众的期望值自然很高,剧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被放到了显微镜下观察。有些观众认为,《心术》不如《蜗居》真实,很多医学方面的表达与处理经不起推敲。比如医生、护士在手术进行中,还讨论着吃饭的话题或是开着玩笑;某医生在为一位车祸患者检查时,没有戴手套等。
对于这样一部涉医题材的电视剧,也有观众认为没必要完全还原真实的环境,毕竟这不是一部医学教学片,有些必要的艺术夸张,反而更能吸引观众。在豆瓣上,网友评论说:就是喜欢这部电视剧里的故事,还有沉重生活间歇里那些搞笑幽默的对白。我不管专业不专业,人家是来演戏的,又不是来做手术的,而且也没有犯低级错误,只是些细节问题罢了。对于是否全方位地还原了生活的争论,剧中主角海青曾表示,在拍摄中要真实还原病房和病例的确很难,客观地说,未能做到还原一比一,我们做的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
1994年,美国著名畅销小说家、编剧迈克尔·克莱顿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了《急诊室的故事》,通过讲述发生在美国芝加哥一家急诊室的故事,塑造了一批典型的急诊室医生形象。这部真实而感人的医疗剧在2009年完美收官之时,共播出15季246集,获得创纪录的21项艾美奖及115项其他提名。
《急诊室的故事》一下子掀起了医疗剧的流行风潮,也将美国医疗剧的创作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P+P模式(医疗专业知识+个人情感)。它的真实性令观众为之叹服,一个爱看医疗剧的医学院学生在内科实习3个月后发现,《急诊室的故事》差不多演尽了医生的生活、工作、爱情和思维方式的各方面,“不大可能有超越之作了,而我自己就是其中的女版Carter”。
越来越多发生在医院、救护车以及其他医疗环境下的故事被搬上荧屏。一方面讲述着行业秘闻和各种疑难杂症,一方面尽情展示特定空间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上强烈的紧张感,医疗剧很快就成为观众们拥戴的对象,并在许多国家引发阵阵“医疗热”,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都是《实习医生格蕾》的忠实粉丝。
同样是讲述医院的那些事,中国的医疗剧起步就较晚,也很少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从早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人到中年》,到近年的《柳叶刀》、《最后诊断》、《都是天使惹得祸》,再到今年播出的《感动生命》和《心术》,要么是拷问医生职业道德,要么依托权术奋斗、三角恋、偶像元素等书写发生在医院的故事。有网友认为,如果剔除掉特定的背景因素和白大褂,这些故事完全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范畴,并不具备构成医疗剧的根本。
所以,《心术》把自己定位为“医务剧”,虽然编剧六六和主创们在医院体验了很长时间生活,但是和《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蕾》相比仍然显得“业务乏力”。剧中既没有什么外科杂症,也没有太多真实的医疗场景,连演员嘴里说出来的专业名词都非常有限,帅哥美女再加上那位酷爱演讲的主任,让《心术》看上去更像一个励志剧,或者说,一个包着医疗外壳的“职场剧”。好了,我们既然把此剧单纯作为职场剧来看,那么,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心术》中的职场法则吧——
1、张嘉译,太完美!
由张嘉译、吴秀波、海清主演的电视剧《心术》正在浙江卫视等电视台热播,剧中讲述的医患关系引来了社会热议,其中张嘉译饰演的医生刘晨曦也因“太完美”而引来网友质疑,认为这个角色太不现实。张嘉译则表示,这种完美是自己要求的,“虽然冒险,但我想第一个吃螃蟹”。面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剧中“医患关系”问题,张嘉译反而认为,这是部“医生职场戏”。
在电视剧《心术》中,张嘉译饰演的刘晨曦,是一个好丈夫与好爸爸,身为医生,却能医不自医,犯了绝症的女儿成为了他最大的心结,但当家庭与工作责任相冲突时,刘晨曦选择了后者,拒绝利用职务之便为女儿偷肾源,最终刘晨曦因此痛失爱女。这样的形象设置,让不少观众质疑,似乎太过脱离现实,“太拔高医生了吧?完全高大全。”被记者问起时,张嘉译却表示这种完美是他要求的。“在制片方跟我谈的时候,我就表示想塑造一个非常完美的医生。”
以医疗剧面目出现的《心术》刚开播即引来了各路人马的关注,更多的网友都纠结于剧中展现出来的医患关系问题,而张嘉译则有他的判断,认为这是一部讲述医生的职场剧,“我希望大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将它视为医生职场戏。其实医生除了与生命的关系更近一层,他的实质就是劳动者。”
2、吴秀波,万金油!
正在安徽、天津等几大卫视热播的医疗剧《心术》近来引发观众热议,收视一路走高。从最近播出的剧集来看,吴秀波饰演的二师兄霍思邈不仅爱耍贫嘴,同时深谙办公室生存法则懂得左右逢源,在医院既受领导重视,又得同事喜爱,被观众戏称为“万金油”。
《心术》开播以来,吴秀波饰演的“另类”医生霍思邈一直是观众热议的焦点。剧中霍思邈因外形俊朗、阳光幽默而深受女病患和女护士的喜爱,随着剧情的深入,不少观众发现霍思邈不仅女人缘极好,“男人缘”也不错,整个医院无论是院长、主任,还是大师兄、三师弟及所有男性同事,霍思邈与他们的关系似乎都很好,即便偶尔有冲突发生,他总是能用几句话巧妙的化解,在医院这个复杂而特殊的环境中,尽管每天都有矛盾和冲突上演,霍思邈却总是能轻松摆平,如鱼得水。
网友的评论也不尽相同,有人说他是现代职场的好榜样,既受领导重视,又得同事喜爱,也有人说他处事圆滑,左右逢源似“万金油”。对此,吴秀波解释,“戏里一个角色所能够左右逢源和有人喜欢他其实不是这个角色的本事,是编剧赋予这个角色的,霍思邈其实是个会把话说的好听的人,在看似不坚持的或松散的状态下完善着他的坚持。”
3、言论新,就加薪!
下属法:事实证明,给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不如跟他干一件坏事。【霍思邈自我总结】
时机法:现在打屁股得讲究三规,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干规定的事。【郑艾平告诫打霍思邈屁股被拒的美小护】
谦逊法:“您就是霍思邈?久闻大名,我们一进医院领导都推荐您。”“噢!那是我上层路线走得好!”【霍思邈回答VIP病人的称赞】
升迁法:我充其量只是普通小蜜,我们这种普通小蜜只会说“早上好老板”,要真的是第一小蜜和最好小蜜,那得说“已经早上了老板。”【美小护总结】
吃亏法:对别人要求松一点,不会总是失望,对自己要求严一点,不会总是沮丧;宽以待己,严以待人的都是领导,但哪能人人都是领导。【刘晨曦感叹】
4、龙套牛,太敬业!
上海华山医院浦东分院是一家新落成的医院,因外观典丽堂皇,让人望而却步。走进里面,却是一反常态的喧闹,上百位神态各异,衣着各色的男女拥塞其中。有急匆匆奔跑的医生,有推着药品车的护士;有捧花探病的,有拎着饭盒送饭的,有满头大汗找人的;门诊处排队的人心急如焚,走廊里哭泣的家属悲哀无助,长椅上就诊的患者满面焦虑……
在去年夏天上海最热的一天,这家医院像往常一样翻开忙碌的一天。如果不注意铺轨的场工和满场奔走的副导演,也许很难想到这只是一出戏的场景。早已坐在监视器前的杨阳,听着副导演安排群演走场,看着自己亲赴各大医院拍摄的上千张照片还原为真实的画面,心中无限感慨。在一天的拍摄临近结束时,有位群演跑来问她:“杨导,您看我们今天演得还行吗?”杨阳点点头,目送他们离开后,心中喜悦。
杨阳一直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医院,普通人去得起的医院,所以第一次看景时,心里隐隐有些失望。新医院虽然干净明亮,入画唯美,但毫无人气的氛围明显不符合国情,也很难让演员接到地气,但普通大医院又不可能提供给剧组拍摄。怎么办?在开拍前,杨阳在北京、上海的大医院体验生活时,特意拍摄了医院里各种人物的状态,再让副导演把千余幅照片做详细说明纪录,提供给服化道找群众演员,铺出一个流动的医院众生像。在华山医院的60多场戏里,每天大约固定有上百名群演的参与,他们的敬业和热情让杨阳十分难忘。
“我没想到上海的群演这么可爱。因为不管服化道怎么准备,也备不齐那么多东西,这些群演自己带着几套衣服过来。比如我拍一个场景群演穿红色的衣服,下一场他为了避免穿帮,主动再换一套衣服。有时候,他们还自己换发型,彼此交换手上的道具,还互相结对子,今天演夫妻,明天演朋友,除了副导演安排之外,自己都会调整。有一天,我拍完一场后听他们坐在椅子上商量如何设计情节,真是少见的敬业。”这都是金牌龙套啊。
5、美小护,各种爱!
医疗大剧《心术》在四大卫视和搜狐视频同步播出以来,很快就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然后在一群救死扶伤的大夫中,我们也会留意到这样一个身影:她总是毫不矜持的窝在男人堆里,毫不避讳的讲着带点颜色的笑话,有时手上来点小动作在他们身上“揩个油”;在同院护士受到患者家属殴打时,她也像男人一般挺身而出挡在最前面;在没钱治病的患者面前,她会仗义的自称是“自家亲戚”,强行给“开后门”看病……
她就是美小护,一个当了十年护士、会自嘲的“大龄剩女”,洗去那些小女生的矫揉造作,脆生生的在大家面前展现着她的所有喜怒哀乐,你们是否喜欢她的真实可爱?编剧六六在《心术》的开篇就提到:这世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信、望、爱,而这三件事最好的体现就是在医院。而美小护则是完美诠释了“爱”的最佳定义。
可爱的人,通常也自当心中有爱。爱,这个词有多重含义,我们根据爱的对象的不同,将它定义为三个层面。不过,千万别误会,我们并不想为大家塑造一个被“爱”的光环笼罩的圣母形象,而是想试图从美小护的各种爱中,解析她的生活点滴和生活哲学。
友爱和情爱,终究还只是私爱,那么几个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你侬我侬。人都说,医护工作者是白衣天使,需要是仁心仁术完美无缺,用博爱的心普渡众生的道德圣人才算合格。尽管这其实是传统认知对也是普通人的医护人员的一种过度拔高,不过,大部分医者还是极力身体力行着这种准则。善解人意如美小护,自然也是如是。
所以,她会在误解了郑艾平本意,以为医院要向钢丝男追讨医药费的时候,故意告诉小护士找借口让钢丝男溜掉;所以,她会在知道钢丝男离开医院的真相之后,懊悔自责不已;所以,她会在钢丝男自杀之后,伤心难过;所以,她会用温暖的笑容,陪伴山区来治病的少年;所以,她会在地震之后,积极要求上一线救死扶伤……仁者有爱,大爱无言,美小护从不讲关于博爱的大道理,却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证明世间有善,而且不是只有伟岸的大人物才是崇高的,不起眼小人物也有自己的人性光辉。
以上,是三重定义下的美小护“爱”的故事。演绎着这样的故事的海清,尽管依旧言辞泼辣,但却跳脱出“国民媳妇”的种种小精明小计较,而愈加处世平和淡然,不以己悲。我们从这次她饰演的美小护的故事里,可以读到她的纯净温婉,也可以读到她的聪明通透:她知道这个世界的黑暗,但她依旧选择去做一个好人,把自己放得低低的,不因为外物而忧愁或欢喜,因为这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开心,让自己安心。真的,安心、开心就好。美小护的生活哲学,又会否让你我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