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世界铜都”建设雨后见彩虹

2012-06-21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更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纵观鹰潭工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铜产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更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纵观鹰潭工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铜产业在鹰潭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和地位。30年前,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建设拉开序幕,鹰潭的发展便与铜产业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2007年,我市提出了发展“大铜产业”的战略思路,吹响了鹰潭建设世界铜都的号角。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带来了鹰潭铜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2011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1+6”产业,就是以“1”(铜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6大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江铜集团:铜产业发展“领头人”

  说到鹰潭的铜产业,江铜集团功不可没。

  1979年6月26日,冶金部、江西省分别发文,决定建立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总指挥部对江西铜基地的生产和建设,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调度,并将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东乡铜矿、贵溪冶炼厂和赣东北供应站等,从江西省冶金局划出,从当年7月1日起,归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领导,为便于开展工作,用一套机构挂“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和“江西铜业公司”(后更名“江铜集团”)两块牌子。

  贵溪冶炼厂从1979年8月1日破土动工,至今已进行了三期工程。成功引进的一期工程。“开发利用国外智力资源,站在巨人的肩上起飞”。1985年11月,贵溪冶炼厂一期所有设备完成了安装与试车工作,使工厂具备了投料试生产的基本条件,1985年12月30日闪速炉投料试生产,建设6年的贵溪冶炼厂一次性投产取得成功。

  科技创新的二期工程。“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推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定性因素”。1997年,在二期工程建设中,贵溪冶炼厂凭借奋起直追的坚强毅力和不断超越的胆识魄力,闯出了一条以“引进一代技术、开发一代技术、储备一代技术、创新一代技术”的科技兴企之路,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一举跻身于世界高尖铜品位行列。

  持续发展的三期工程。“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2001年9月,贵溪冶炼厂三期工程由国家批准开工建设。三期工程从设计到实施,坚持吸收国外铜冶炼最新成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成功地使用上了世界上最新开发的精矿喷嘴,引进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艾萨法铜电解技术和处理杂铜的倾动炉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使工厂的技术设备和各项技术指标再次得到优化,产量增幅达50%。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阴极铜生产商,产能位居世界前三。公司在铜以及相关有色金属领域,拥有勘探、采矿、冶炼、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通过对贸易、金融、物流等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构成领先于国内同行的发展优势。新世纪以来,该公司秉承“用未来思考今天”的发展理念和“与顾客共创价值”的经营理念,实现了高速的增长。产能从20万吨上升到105万吨,营业收入从47.2亿元上升到1354亿元,位居2011中国企业500强第96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7位。

  江铜集团,真正成为鹰潭铜产业发展“领头人”。

  “世界铜都”建设:为鹰潭铜产业发展吹响“集结号”

  2007年初,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和咨询,市领导深刻感受到:当前我国铜资源紧缺和铜冶炼能力迅速扩张的矛盾日趋尖锐,掌握了铜资源,就能抢占新一轮铜产业发展的先机,从而理清了我市大铜产业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经与江铜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多次商讨,双方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依托江铜,服务江铜,构建利益共同体,合力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把鹰潭建成世界铜都的战略思路。

  “世界铜都”建设引领了鹰潭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江铜形成90万吨铜冶炼能力;金田铜业、宁波兴业等一大批国内外铜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鹰潭,铜产业集聚、项目集群效应显现;铜拆解加工区建设迅速推进建成,“无水港”项目建设等,为铜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

  2010年11月26日,我市传出喜讯:2010年1—10月,全市铜加工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6.1亿元、同比增长63.16%,成为我省设区市中首个“千亿元产业”。2011年铜产业运行延续了上年稳定增长势头,全年规模以上铜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长48.6%;生产阴极铜94.04万吨,约占全国的18.1%;加工铜材150.78万吨,约占全国的14.67%。

  我市“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框架基本成形。铜冶炼方面,全市电解铜年生产能力已突破100万吨;铜加工方面,全市现有铜材加工企业90余家,铜材年加工能力达180万吨;铜原料方面,环保部批准的内陆第一家进口废弃机电产品拆解加工区已建成,并通过环保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四部委的联合验收。现入驻拆解企业20余家,其中10家已建成并取得进口第七类废料定点加工利用企业资质,2011年获批进口指标69.3万吨;铜物流中心方面,鹰潭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已建成投运,进口第七类废物转关获得批准,宁波至鹰潭“海铁联运”快速通道全面打通。铜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现鹰潭铜企业已达108家。

  “1+6”产业:以铜产业为龙头,鹰潭工业走向“百花齐放”

  30年铜产业的发展与积淀,为鹰潭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的现实需要。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关于全力支持工业经济决战5000亿实现新跨越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重点发展以铜产业为龙头,以水工、节能照明电器、机械装备制造等地方优势产业为补充,以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创意制造等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的“1+6”产业。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互动共赢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加快“1+6”产业的发展步伐,我市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实行“一个产业、一套措施、一个联系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创新和完善运行监测制度,大力整合各种资源,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分析。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及铜行业市场变化,做好市场形势的预警分析,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全市各工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互动,在服务企业上做得更加到位,树立“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的理念,坚持做到“围墙内的事企业做,围墙外的事政府做”,进一步在服务企业发展上下功夫,为企业壮大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打造投资环境最佳、政策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办事效率最高的投资“洼地”。从而打造产业基地,增强产业集聚效能,形成互促共赢的产业集聚效应。

  今年以来,我市“1+6”产业加快集聚发展的步伐。1—4月,全市“1+6”产业有规模企业158家,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16.94%;实现利税39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

 

(责任编辑:张玲玲 )
下一篇:

2025杭州国际安防产品展会(杭州安博会)团队走进石家庄宣传

上一篇:

江西鸿源铜业年产6万吨铜合金棒项目基本通过审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