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我国汽车气门行业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2012-06-16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1、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汽车工业全球化趋势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发达国家国
1、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汽车工业全球化趋势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国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日益注重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开发、生产、采购、物流等多方面压缩成本。其中,零部件加工及采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备较强的加工能力,可以向国外汽车工业提供成本较低的配套零部件。气门作为关键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之一,国内主要气门制造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已日益成熟,具备为国际汽车制造商提供气门产品配套的能力。因此,国际汽车生产厂商的零部件全球加工和采购策略,将为我国的气门企业带来新的发展。
  
  (2)零部件工业独立化趋势改善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市场竞争环境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在汽车集团“强强联合”推动下,汽车零部件工业亦掀起联合兼并浪潮,并逐步脱离母体――整车厂商,如: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德尔福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伟世通公司从福特公司独立出来。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也分别成立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上海汽车零部件集团、东风汽车零部件事业部,三大汽车集团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企业将会脱离母体独立生存与发展。
  
  从母体独立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与其他零部件生产厂商一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净化市场竞争环境,为实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厂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减少市场中通过压低价格进行无序竞争的不良行为。
  
  (3)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大了支持和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列入了2000年修订的《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4年6月1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又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上述政策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根据国家制定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国将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要在结构调整中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将内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单位逐步调整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4)“国IV”排放标准的实施将为一线供应商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相当于欧洲IV号标准的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四阶段限值(简称“国IV标准”)已于2011年7月1日全面实施。实施更高的排放标准将是未来的展趋势,这将导致新一轮的换车潮,换代需求带动汽车消费增加并最终传导到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的效应将得以体现。
  
  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对于我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给汽车制造商尤其是发动机制造商更大的压力,促使其研发和制造环保性能更高的产品。另一方面,也给零部件行业特别是气门行业的一线供应商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因为气门是发动机的呼吸系统,是核心零部件之一,气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性能。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对气门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些规模较大、技术实力雄厚、与主机厂商建立协同开发关系的气门生产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行业整合去淘汰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从而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创造更好的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规模与技术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汽车发动机气门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目前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规模和技术。与国际巨头的资金实力和规模相比,我国汽车发动机气门行业的整体规模和资金实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产能规模达到一定的水平,成本优势才可能得到体现,才能更好地体现竞争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高端产品特别是在柴油发动机气门方面,除了包括本公司在内的极少数行业领先企业拥有完整和先进的锻造、铸造、精加工、检测设备以外,许多中小气门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很难应对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因此,整个气门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全球汽车工业的产业转移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生冲击
  
  近年来,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集团(如伊顿、马勒等)纷纷在我国设立合资公司,不仅给国内企业配套,也同时向国外出口。跨国企业具有明显的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对我国汽车用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高端产品生产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
(责任编辑:许希 )
下一篇:

嘉宾云集:第三届(2025)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成型创新应用大会

上一篇: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将参加2012年第八届国际压铸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