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一向被视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第110届广交会适逢欧债危机爆发,金融风暴余波未除,中国本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处于攻坚阶段,因此格外受瞩目。
上周末,第110届广交会闭幕。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宣布,与上届相比,本届采购商到会人数增1%,出口成交额增3%.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他感叹这一数字的取得“实属不易”。
那么国内出口企业的现状到底如何?今年的出口形势跟以往比有什么变化?有媒体记者在广交会上随机采访了50家参展企业,结果只有一家企业敢说“利润上涨”,而包括这家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皆表示今年出口形势比去年严峻。
受访的50家参展企业涉及“小家电”、“照明”、“厨具”、“日化”、“钟表”、“玩具”、“服装”、“鞋”、“文具”、“箱包”、“饰品”、“家具”、“保健品”及“陶瓷”等行业。企业规划从年出口额几十万美元至上亿美元。
出口
不管是否增长 利润多数下滑
据调查显示,出口有增长的17家企业规模都较大,大部分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其中7家企业明确表示,出口额上涨的背后是利润的下滑;一家企业表示,出口的利润完全来自于出口退税,如果不考虑这一块,企业根本没利润。而8家表示出口持平的企业中,有6个直言利润是下降的。
表示出口有下滑的企业中,凡是向记者透露具体降幅的,大部分在10%-20%之间,有一家企业降幅高达30%.表示出口下滑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点:产品主要出口为欧美市场。谈及下滑的原因,企业的回答惊人的一致:欧美市场购买力严重下滑。
案例:广州番禺明珠星钟表有限公司在行内颇有名气,据该公司相关人员介绍,金融危机对钟表行业冲击非常大。“2005年至2006年,我们全球的出口额达到3亿元人民币,而现在萎缩到只有1个亿。”展位负责人之一丁海元说,公司有几个工厂,当年一个工厂的年产值就达到1 .8个亿,而现在订单越接越少,工厂将租来的厂房都退了,只保留了自有厂房。
利润
唯一上涨企业 得益日本市场
“利润”是出口企业最不愿意涉及的话题。当记者问“今年利润是增是降”时,只有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表示“产品总体利润上升”。大部分企业面对这个问题时选择沉默,或者用“今年出口形势更严峻”来代替。表示利润下滑的企业中,只有4家企业愿意给出具体下幅的比例,其中2家下降5%,1家下降8%,1家下降幅度高达30%.
案例:利润下降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涨以及生产成本增加。小家电企业表示,这个行业已处于微利;文具企业表示目前的利润完全来自于出口退税:“给外国人做事,完全是白干”。唯一表示利润上涨的企业为山东名牌服装企业———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一年出口额为1.5亿元人民币。据该企业介绍,利润上涨的原因是受益于日本市场需求的恢复性增长。据展位的吕先生介绍,该公司的国际市场份额,日本占比高达70%.日本地震之后,本地工厂受损,再加上限电,很多日本国内企业的订单都转到中国。另外,今年日元对人民币是升值的,意味企业拿到日元后会换取更多人民币。
报价
成本上涨压力 提价只解决50%
受汇率、成本及人工等综合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参展企业提高了产品报价。报价下降的企业仅4家,这些企业表示,报价下降完全是让利行为,目的是保住市场份额。报价上升的企业,涨幅都在5%以上,其中最大达到30%.
案例:报价上涨,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会随之上涨。湛江恒生实业有限公司是小家电企业,展位负责人陈小姐表示,现在企业的状态就是“报价上涨,利润下滑”。如今的采购商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一听价格涨了,马上调头去别家展台。“现在不考虑汇率问题,我们的成本已经上涨了5%.但每一次提价都是一场博弈,要试探客商的反应。”陈小姐表示,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一次成本上涨,最后都是企业自己要埋50%的单,另外50%才是通过提价来解决。
人工
所有企业都涨利润下降“祸首”
在所有的提问中,这是回答高度统一的一个问题,50家受访企业均表示今年人工上涨。其中30家企业未给出具体涨幅,其余企业涨幅均在10%以上,有2家企业涨幅达到50%.如果不考虑汇率问题,人工上涨已经成为造成企业报价上涨,利润下降的最大原因。
案例:湖南丝绸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邹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棉花等原材料价格下降本来是个利好消息,但产品的报价跟去年相比不降反升,且涨幅高达30%.“主要是人工涨了,我们的人工成本今年上涨了30%-50%!”据邹先生介绍,目前该公司的车间主任每月工资为5000元,线长的工资为4500元。“就这样的工资对于车间主任而言都不算高,如果他工作得不开心,随时都可以找下家,而且还会带一批熟练工一起走。”
宁波圣妮纺织的徐先生表示,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虽然每一个工人看上去工资涨得不算多,但架不住工人数量太多。像他们工厂,一线工人今年每月只涨了300元,但一家大型的工厂就有600多人,一年就要多支出18万元的人工。
■客商态度
美国商人谨慎亚洲商人“豪”
来自美国的K C称自己十多年前就开始参加广交会,这次前来采购医疗用品及器材。他表示,由于目前经济不景气,其不得不减少采购量,而且采购时变得更谨慎,比较多个商家的报价后,才敢进行交易。另外,K C称自己仍未适应分期办展模式,他认为,虽然这样商品品种会更多,但也给客商带来了时间限制,不比以前连续办展的方便。
今年是斯里兰卡商人R abachandran第5次参加广交会,负责采购布织物。当被问及对本届广交会的印象如何时,他一连说了3个“good”,称对广交会的产品、组织和服务方面都感觉满意。R abachandran称全球经济不振并未对自己造成太大影响;相反,由于其客户需求量增大,在近几年的广交会上,他的采购量不降反升。
据广交会官方统计,本届与会采购商人数最多的是亚洲,占与会总人数的54%;美洲第三,占15%.采购量上,美洲实际成交下降24%.而非洲、亚洲、拉美等潜力市场成交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