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徐长明: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成本优势削弱

2011-09-09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2011年9月7日,“第五届(2011)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大召开,来自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
  2011年9月7日,“第五届(2011)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大召开,来自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领导、国内外汽车领域知名专家、中外汽车和零部件企业高管、中国12个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代表,就汽车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新能源、新材料、整零关系、市场开发、品牌创建、自主创新、产业形势、政策导向、外贸出口方式等热点话题发表了观点。

  会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就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徐长明认为:自主零部件企业成本优势削弱,战略思路应为“先做大,后做强”。

  中国零部件行业应抓住机遇高速发展

  谈到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徐长明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保持12%-15%增长率还有10到15年时间,零部件行业可抓住机遇高速发展。

  徐长明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机遇来自三方面:首先是国内汽车市场高成长带来的机遇,这对于零部件企业是最大的机遇。“过去十年,汽车市场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步伐跃居全球第一,去年是1830万辆。未来我们感觉从乘用车来讲,还会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测算它的增长速度会相当于GDP增长速度的1.5倍。”徐长明说。

  第二方面是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带来的机遇,目前,中国是汽车大国,但离 汽车强国还有一段差距。而要完成由汽车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必须在自主创新、汽车的国际化、技术的引领和零部件四方面有所发展

  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徐长明总结,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自主零部件赖以生存的竞争优势,成本优势正在受到削弱。合资零部件企业的成本是相对下降的,而自主零部件的成本是上升的,这对自主行业是一大挑战。

  第二方面,标准的提升与法规的变延,给自主零部件形成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压力,每一个技术标准的提升,都是要求新技术的引入,而自主零部件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研发投入不太足,技术的研发上有很大的劣势,标准提高的越快,对自主零部件这方面打压就越大。

  此外,模块化的生产跟同步开发的普及,给自主零部件形成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从调研情况来看,国内内资企业能够跟整车做同步开发,做模块化生产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几乎没有。

(责任编辑:黎翠婷 )
下一篇:

江苏强石轻量化铝精密制造智能生产项目开工,宜安科技JSW3000吨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已安装调试,预计7月中旬将正式投产

上一篇:

中国零部件成为全球配套供应链上缺失的一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