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机电出口:挣扎在成本上涨与他国竞争之间

2011-08-18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作为我国的外贸明星,机电产品出口一直占我国出口产品总额的半壁江山,已连续16年保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

    作为我国的外贸明星,机电产品出口一直占我国出口产品总额的半壁江山,已连续16年保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占外贸出口总量60%、增量70%以上,出口跃居全球第一。

    然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最新调研结果却显示,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不如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利润总体水平偏低,平均在3%~5%。近期经营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机电行业企业的利润空间,77%的企业利润下降,其中44%降幅在10%以内,38%降幅在10%~20%,15%降幅在20%以上。部分家电企业反映,由于本轮经营成本上涨幅度超过预期,多数已经接下的出口订单处在亏损边缘。生产成本普遍上涨10%~20%

    前有成本压力,后有议价压力,这是不少处在夹心层中的外贸企业眼下的尴尬处境。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近期所做的一项针对百家机电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自去年年底以来,机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上涨了10%~20%。受此影响,绝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其中77%的企业表示利润在下降。即使上涨报价,常常遭遇外商断然拒绝,咬定之前的报价不松口。“只能生存,没有盈利”是大多数企业的现状。

    机电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推高了电子元器件成本。据统计,作为印刷电路板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铜箔价格已连续7个月调涨。而印刷电路的另一种基础材料玻纤布价格也从2010年年底的每公斤0.68~0.7美元,上涨到目前的每公斤0.93~0.95美元。铜、玻纤布价格上涨推动了印刷电路价格的持续上涨,并最终造成电子信息产品的多数部件价格上涨。目前,电子元器件的采购价格已较年初上涨了10%~15%。

    与此同时,占彩电成本比例高达70%~80%的液晶屏价格涨幅在10%左右。而铜、工业塑料、合金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空调、冰箱等家电企业影响明显。据企业反映,这些原材料年初以来价格涨幅为10%~15%。

    机电商会有关负责人特别指出,汽车等机械行业因金属成本占比高受影响较大。大多数机械企业金属材料占成本比例在50%以上,部分企业甚至高达70%~80%。举例来说,钢材占整车成本的70%,其中又以板材和型材用量最多。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的钢材价格震荡攀升,造成汽车制造成本上涨10%左右。

    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企业则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机电商会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出口企业普遍对今年人民币升值有4%~6%的预期,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企业因项目出口金额大(很多在1亿美元以上),收汇周期长(一般为3~5年),受汇率影响非常明显,目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和资本市场没有完全放开,与其他国家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成套设备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大。

    物流、融资等新成本因素显现

    本次调研显示:除了原材料、劳动力、人民币升值等传统成本因素外,物流、融资等新成本因素的效应开始显现,并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

    “机电出口行业多数属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机电商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58%的企业劳动力成本占其经营成本的比重低于10%,其中6成企业占比仅在5%以下;30%的企业占比在10%~20%之间;仅有6%的企业占比超过20%。

    

    本次调研中,61%的企业认为自今年年初以来,一线劳动力成本上升了10%~20%,24%的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20%以上,15%的企业上升了10%以内。除一线劳动力成本上升外,包括管理人员、市场人员、研发人员、设计人员等在内的企业综合人员成本也呈上升态势。

    调研显示,虽然物流成本在企业成本中的占比相对较低――67%的企业表示物流成本占比低于5%,21%的企业占比在5%~10%之间,但国际油价攀升带来的物流成本上升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其中80%的企业表示今年年初以来物流成本上涨了5%~10%。据统计,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占整车成本的10%左右,而国际先进水平是4%~5%,我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以较低的价格取胜,物流成本上升对我国汽车国际竞争力的削弱效应比较明显。

    “另外,央行为控制通胀连续加息,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部分企业还反映,电力供应紧张、日本强震造成部分精密零部件价格上涨也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机电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国际竞争力开始下降

    调研显示:由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利润总体水平偏低,而价格优势也进一步被高企的经营成本削弱,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因此大不如前。绝大多数企业反映,即便只是对外小幅提价也对竞争力造成了较大影响,市场占有率可能在下降。

    相关资料显示,家电主营大企业一直依靠较高的产品性价比赢得市场,但不少企业反映,其产品目前与韩国高端产品的价格差距已进一步缩小;而一些中低端机电产品原本依靠价格低廉获得订单,成本上升后,开始受到土耳其、东南亚、南美一些产品的激烈竞争。手机企业则反映,以前企业以高速的订单响应能力和成本领先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竞争优势,经营成本上升对价格优势产生负面影响,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巩固和加强带来较大压力。

    不过,企业对未来的出口形势总体保持乐观态度。本次调研结果显示,66%的受调查机电企业仍然表示2011年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而且其中52%的企业预计增幅在20%以上、28%的企业预计增幅为10%~20%、20%的企业预计增幅在10%以内。与此同时,也有16%的企业预计全年出口额与2010年相比将基本持平,18%的企业预计出口额将有不同程度下降。

    记者注意到,广交会对企业的调研也显示,2011年机电产品对欧美市场出口预计增长5%~15%,对中东市场出口预计增长15%~30%,对金砖国家出口预计增长15%~40%。

    针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出现的新问题,有关专家建议:

    一是要加强对大宗原材料的价格监测和预警。本轮以铜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给机电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上游原材料的价格监测和预警,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是要加大对节能环保新产品的支持力度。节能环保新产品符合市场潮流,附加值和利润率相对较高,出口企业正在积极开发新产品,建议政府能从研发、融资、退税、营销等环节加大支持力度。

     

    三是要维持信贷支持政策的常态化。当前,一要解决外汇头寸紧张的问题,保证国内融资的足额供应;二要在担保问题上体现灵活性,借鉴国际惯例,接受项目担保等非主权和银行担保方式。

    四是要加强出口行业自律。在当前经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部分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对外议价能力弱的行业对遏制低价竞销的呼声更高,建议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出口行业自律。

    “总之,在微利时代寻求利润增长,中国机电出口企业要接受市场洗牌,迎接产业升级的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发展之路。”机电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采编 )
下一篇:

长盈精密2024年年报,实现营收169.34亿元

上一篇:

制冷压缩机顺应时代主流—环保与节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