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LED专利壁垒打破有望拉低LED产品价格

2011-08-08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在两三年内,一批重要白光LED领域核心专利将陆续度过20年的专利保护期,不论是泉州企业还是资本市场投资

    在两三年内,一批重要白光LED领域核心专利将陆续度过20年的专利保护期,不论是泉州企业还是资本市场投资人对LED行业都跃跃欲试。随着更广阔的下游应用的逐渐启动,LED市场未来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壁垒打破拉低价格

    上游的外延片及芯片制造商赚取了整个产业链上的70%的利润,中游的LED封装则赚取了约20%的利润,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简单应用型生产加工企业则只有10%的利润。“缺乏创新和研发,只是在给人做加工,产品附加值很低。”泉州市LE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黄水桥说。

    目前,泉州有两三百家的LED企业,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缺乏知名品牌。过去LED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专利大都控制在日本厂商手里,而且他们不愿意对外授权,从而导致LED的供应商至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不过,这些专利的失效期就在这两三年内,一旦失效,相信国内将会很快冒出大量LED制造商,并快速拉低售价。

    黄水桥认为,这正是一些较有实力的泉州企业介入产业链上游,进行核心技术投资、研发的时机。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苏米特电子(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山认为,长期从事下游产品生产、销售的泉州企业,投入上游技术研发更有优势。企业掌握终端产品销售的详细情况,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核心技术研发,就省去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大投入地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并不现实,“进行上下游合作,也是面对核心技术到期带来商机的一种选择。”杨青山说,LED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泉州企业的身影,但由于涉及原材料进口、技术专利等因素,真正大规模、大投资进入这一行业的泉州企业还是少数。厦门企业也有着自己的“苦恼”:虽然在产业链上游的芯片技术研发方面,厦门LED龙头企业在国内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但在下游的产品应用、封装方面生产力量薄弱。这种“倒三角式”的产业现状,使得上游技术与应用转化脱节,更导致相关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杨青山表示,这带来了合作空间,LED企业进行产业链分工,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上游技术研发,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应用、封装方面的工作壮大自己。

(责任编辑:采编 )
下一篇:

宽带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

墨西哥实施节能灯计划 将从中国进口节能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