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家模具厂在台州诞生,到2009年年底台州模具企业已超过2000家、产值超120亿元,台州的模具企业主要集中在黄岩区,在2009年,黄岩模具产业被列入浙江省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成为台州市5个省级示点之一。在辉煌的背后,多数台州模具企业的却存在许多弊端。
1. 仍然延续着加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大多数还是依靠低价格、大批量的低端产品订单生存、企业间还存在恶性竞争。
2. 企业中没有工艺标准,一套模具生产完毕,就无法进行复制;掌握某种产品生产技术的工人一旦离开,企业便无法再进行同种产品的生产。
3. 服务于制造业的领域还不够宽,精密、精细模具制造企业很少。
白手起家,将产品与技术水平从低端做到中端,是很多台州模具企业的发展轨迹,但是白手起家的台州模具业如果不引入标准化,就无法摆脱发展初期的弊病。没有工艺标准就很难实现产品的复制;不引入信息化,技术就无法实现共享。
在上述发展瓶颈面前,“模具之乡”面临选择:要么只顾眼前利益,在人口红利消耗完后,逐渐被淘汰;要么将传统模具做强做精,或将触角伸向潜力巨大的超精微领域。
放眼国际,台州模具行业还处于中低端水平,做高端产品或者拓展领域已迫在眉睫。
首先,要提升技术水平。比如,台州有做复合材料模具的企业,使用的是玻璃纤维。而国内做国防用品模具的企业,使用的是碳纤维。如果技术水平再提高些,台州企业也可以做国防用品模具,市场潜力非常大。
其次,要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一是出口带动,通过出口使企业的产品标准化程度“被”提高;二是政府带动,政府要利用项目引导企业进行项目研发。
另外,黄岩生产汽车零部件模具的企业可以拧成一股绳,每个企业把某一个模具做专做精,比如专做门板、灯具、仪表盘等,把这个模具做到高端水平,这样就可以把整车项目都拿到黄岩来做。
再次,模具企业要追踪新的行业的发展,缩小技术、工艺的差距,才能向模块化、现代化发展,而不是作坊式的加工。
并且,拓展精密模具领域,就要减少模具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干预,这就需要好的生产工具,还有防震、防尘的生产环境。
最后,模具业要在结构上更合理一些,服务的领域更宽一些,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在同一个领域内的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