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我国零部件市场一派大好形势,股票市场上零部件股表现优异涨幅大增,但表面之下却也问题重重,而这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更像是“四面楚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依旧面临诸多障碍。
1.核心技术缺失利润外流
基础零部件的生产研发是我国汽车行业大多数企业的“短腿”。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上,让很多大型企业也“头疼”不已。国外供给商企业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陆续开始对我国采取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年至少有近70%的行业利润要被进口零部件吃掉。
近日,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和伟世通相继宣布在中国产能扩张的消息,一些掌握独家技术处于细分领域的跨国零部件公司也加紧在中国布局,比如美佳公司、萨帕集团和欣特卡斯特,都是在汽车零部件细分市场上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企业。
跨国汽车企业继续在中国扩展产能以及延伸新业务的原因非常简单:具有巨大潜力的庞大市场和可观的利润。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是“国际资本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份额,攫取70%的利润。”
2.原材料涨价
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正不断地挤压着大大小小的生产型企业的利润。
我国地大物博各种原材料资源丰富,按道理说我国在国际原材料的定价权上应该有一定话语权,但事实恰恰相反!我国有定价权的行业寥寥无几,就连近日我国限制出口的稀土也有可能闹到G20峰会上去谈一谈,为什么我们限制稀土出口你们反对,我们出口的轮胎和轮毂列强们却要给我们扣上“倾销”的帽子呢?
10月20日,她接受采访时对笔者表示,近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让她备感受挫。前几年她和丈夫一起创立了自己的雕刻机厂,几年来顺风顺水。但是,近来成本的上涨让她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导轨”,这一雕刻机上的主要部件,近来涨了1300多元,企业又不能贸然涨价,利润减少随之而来。
不仅仅是曹荣,专业从事导轨销售的北京丰兴伟业科技公司于经理告诉笔者,诸多的机械企业都在面临同样的困难。导轨作为机床上的重要部件,几乎所有生产机床的企业都会使用。今年以来导轨价格的大幅上涨,让机械行业很受伤。
导轨之外,更大范围内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正在经历着相同的困难。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11日至17日,主要生产资料中,矿产品、橡胶、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农资、能源、建材、轻工原料、钢材价格等各类生产资料价格均有上涨。前三季度,原材料进口价格更是大幅上涨。工信部数据显示,原油、铁矿砂、铜等涨幅均达到四成以上,其中铝产品价格涨幅更是达到87.3%。
原材料疯涨之下,曹荣等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却不敢贸然提价,不少企业利润被大幅压缩,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甚至面临无利可图的尴尬局面。
3.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是当前最常见的话题之一。
2005年,人民币告别了长达10年的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体制,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五年后的今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从五年前的“8字头”走到今天的“6字头”。
(1)零部件全球采购成本降低挤压自主品牌整车和零部件企业
数字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达到134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90%。分析指出,其中德系企业的进货量增长较大,这主要新品的大量CKD进口。
而人民币升值将使进口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将使一些国产化率低的产品降低采购成本,削减企业提高产品国产化率的动力。同时,国产零部件产品的竞争力将下降,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积压了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合资整车企业部分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带来的成本下降将进一步促进其价格下探,对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成本优势形成较大的冲击。
(2)出口型零部件企业雪上加霜
以“轮胎特保案”为代表的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措施让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生存愈加艰难。而人民币升值则让这些企业雪上加霜,继高关税后,这些企业还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成本上升。若采取降价措施,则企业商业利益受损,不降价,产品则面临退出市场竞争的危险。
4.贸易壁垒:反倾销
从之前的轮胎“特保”案到近日的欧盟对我国轮毂征收反倾销税,我国的无数种行业被征收过反倾销税或者被进行调查过。
欧盟2010年10月28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合金轮毂和葡萄糖酸钠正式征收反倾销税,并对中国企业涉嫌绕道马来西亚向欧盟出口紧固件以逃避反倾销措施展开反规避调查。
欧盟在当天的官方公报中公布了这3项贸易救济决定。根据这些决定,欧盟将对中国铝合金轮毂正式征收22.3%的反倾销税,针对葡萄糖酸钠征收的反倾销税率高达53.2%,仅两家中国企业被处以较低的反倾销税率。欧盟的正式反倾销措施通常为期5年。
以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永远不能称其为汽车强国,而汽车大国的帽子也永远只是虚名。如今我国零部件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如若不切实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形势堪比“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