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压铸缺陷错边.变形.碰伤. 硬质点. 脆性.渗漏.等分析

2010-09-17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1、错边(错扣) 其他名称:错缝 特征: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上错开,发生相对位移(对螺纹称错扣)。
 1、错边(错扣)

其他名称:错缝

特征: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上错开,发生相对位移(对螺纹称错扣)。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模具镶块位移。

模具导向件磨损。

③两半模的镶块制造误差。

①调整镶块,加以紧固。

②更换导柱,导套。

③进行修整,消除误差。

2、 变形

其他名称:扭曲、翘曲

特征:铸件几何形状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整体变形。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①铸件结构设计不良,引起不均匀的收缩。

②开模过早,铸件刚性不够。

③铸件斜度太小。

④取置铸件的操作不当。

⑤堆放不合理或去除浇口方法不当。

⑥推杆位置布置不当。

①改进铸件结构,使壁厚均匀。

②确定最佳开模时间,加强铸件刚性。

③放大铸造斜度。

④取放铸件应小心轻取轻放。

⑤铸件堆放应用专用箱,去除浇口方法应恰当。

⑥有的变形铸件可经整形消除。

3、碰伤

特性:铸件表面因撞击而造成的伤痕。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去浇口,清理,校正和搬运流转过程中不小心碰伤。

清理铸件要小心,存放及搬运铸件,不应堆叠或互相撞击,采用专用存放运输箱。

4、 硬质点

其他名称:氧化夹杂、夹杂。

特征:铸件基体内存在有硬度高于金属基体的细小质点或块状物,使加工困难,刀具磨损严重,加工后铸件上常常显示出不同亮度的硬质点。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合金中混入或析出比基体金属硬的金属或非金属物质,如:Al2O3及游离硅等。

(1)氧化铝(Al2O3)

①铝合金未精炼好。

②浇注时混入了氧化物。

(2)有铝、铁、锰、硅组成的复杂化合物,主要是由MnAl3在熔池较冷处形成,然后以MnAl3为核心使Fe析出,又有硅等参加反应形成化合物。

(3)游离硅混入物

①铝硅合金含硅高

②铝硅合金在半液态浇注,存在了游离硅。

(1)熔炼时要减少不必要的搅动和过热,保持合金液洁净,铝合金液长期在炉内保温时,应周期性精炼去气。

(2)铝合金中含有钛、锰、铁等元素时,应勿使偏析并保持洁净,用干燥的精炼剂精炼,但在铝合金含有镁时,要注意补偿。

(3)铝合金中含铜、铁量多时,应使含硅量降低到10.5%以下,适当提高浇注温度,以免硅析出。

5、 脆性

特征:铸件基本金属晶粒过于粗大或细小,铸件易断裂或碰碎。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合金液过热过大或保温时间过长。

②激烈过冷,结晶过细。

③铝合金中杂质锌、铁等含量太多。

④铝合金中含铜量超出规定范围。

合金不宜过热,避免合金长时间保温。

②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浇注温度。

③严格控制合金化学成分。

④保证坩埚涂料层完整良好。

6、 渗漏

特征:压铸件经试验产生漏水、漏气或渗水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①压力不足。

②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或铸件结构不合理。

合金选择不当。

④排气不良。

①提高比压。

②改进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

③选用良好合金

④尽量避免加工。

⑤铸件进行浸渍处理。

7、化学成分不符合要求

特征:经化学分析,铸件合金元素不符要求或杂质过多。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①配料不正确。

②原材料及回炉料未加分析即行投入使用。

①炉料应经化学分析后才能配用。

②炉料应严格管理,新旧料要按一定比例配用。

③严格遵守熔炼工艺。

④熔炼工具应刷涂料。

8、 机械性能不符合要求

特征:铸件合金的机械强度、延伸率低于要求标准。

产生原因

排除措施

合金化学成分不符标准。

②铸件内有气孔、缩孔、夹渣等。

③对试样处理方法不对等。

④铸件结构不合理,限制了铸件达到标准。

⑤熔炼工艺不当。

①配料、熔化要严格控制化学成分及杂质含量。

②严格遵守熔炼工艺。

③按要求做试样,在生产中要定期对铸件进行工艺性试验。

④改进铸件结构。

⑤严格控制合金熔炼温度和浇注温度,尽量消除合金形成氧化物的各种因素。

(责任编辑:林正帅 )
下一篇:

【压铸资讯】山东开泰数字化喷涂生产线技改项目投产,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等

上一篇:

“2010中国压铸、有色铸造技术信息交流会”在沪举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