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在23日举行的"2010中国铜钴资源高峰论坛"上首次披露了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
草案涉及了产量规划,资源保障能力、行业集中度以及深加工产品规划等方面。
据权威人士透露,虽然有色行业整体规划不会独立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但有色金属领域中的稀有金属行业将作为独立的部分出现在国家规划中,对钨、钼、锡、锑、稀土五种稀有金属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做出要求。此外,"稀有金属生产经营规范"正在起草。
评论:
1、十种金属产量规划:
根据草案,2015年,十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镁、海绵钛、汞)产量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同时,未来五年,有色金属行业将根据国内外能源、资源、环境等条件,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淘汰落后产能。
目前,国内十种有色金属年总产量为3200万吨,月产量为267.5万吨。按规划设计,5年内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仅增长28%,年复合增长率5%,较目前年20-30%以上的增速相比有大幅下降。另外,按照产能规划,未来有色金属冶炼总产能扩张的空间也将相当有限。
2、资源保障自给能力
规划要求,通过国内开发和国外矿产资源合作,争取到2015年我国铜、铝、锌矿产原料保障能力分别达到40%、80%和50%。再生精炼铜和再生铝、再生铅产量占当年精炼铜、电解铝、精炼铅产量比例分别达到40%、30%和30%以上。
目前国内铜矿的资源保障能力不到30%,锌矿的保障能力也不到50%。国家高度重视资源保障能力是为国内有色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保护国内有色资源及提升国内有色竞争力考虑。未来通过国外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使用再生资源使我国的资源保障能力大大增强,促进行业健康成长。
3、行业集中度
提升集中度方面,规划要求到2015年,铜、铝、铅、锌排名前10位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分别达到90%、90%、70%和70%。建议国家继续鼓励地方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国内铝前10名企业的集中度仅为30%-40%。锌为50%,铅为45%。
因此,行业集中度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我们认为,未来会通过收购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来提升行业集中度。因此,有实力的有色龙头企业,以及有一定实力背景的企业未来将受益于行业整合。
4、深加工
规划鼓励部分深加工、新技术和新型材料项目的发展。依据规划,到2015年要形成一批高端产品生产能力,其中,高精铜板带60万吨,精密铜管85万吨,电解铜箔50万吨;大力发展工业铝材,2015年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军工配套材料等设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
国内有色金属深加工水平一直比较薄弱,尤其是铜深加工领域。但作为铜的最大消费国,以及国内高端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对深加工、新技术和新型材料项目的研发生产是一个趋势。将国内基本有色金属产品转向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产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结论:此次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中,涉及了产量规划,资源保障能力、行业集中度以及深加工产品规划等,从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指导规定。总体来说,规范的力度比较大,这也意味着行业在未来5年将面对比较残酷的竞争和淘汰。我们认为,这将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草案的出台对有色板块短期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实际效果更需要长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