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电解铝市场的粗放竞争,则是中铝巨亏的直接原因。该专家表示,其实有色金属产业还是粗放型的市场,投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2006年,电解铝产能一度高达6000万吨,现在是2000多万吨。中铝现在很被动,作为行业老大,市场份额却少得可怜,在国内电解铝2000万吨的产能中,中铝只有400万吨。正是这种行业地位与市场地位的巨大落差使得中铝随着电解铝行业一起步入夕阳。
有很多行业专家认为,无论是冶金部的撤销,还是后来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撤销,都是造成目前有色金属产业无序发展的重要原因。“当时,一下子把管理有色金属行业的部委都撤销后,这些企业都划归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但发改委管理不过来,于是就把很多企业的管理划归到了地方。然而,地方政府管理这些企业缺乏在国家经济层面上审视问题的高度,只是一股脑地看到哪个产业容易拉动GDP就上哪个产业。因为工业企业属于粗放型产业,而且容易上马,所以地方政府就大力推进,企业也热心,于是就会出现很多没经过中央同意就盲目上项目的情况。而项目一旦上马,国家就难以再强迫其停产。”一位在有色金属行业从业30年的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
国内铝行业的盲目扩张也导致国家相关部委对行业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差。“现在发改委在项目上管不住,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在节能减排方面也不好管。尤其是在钢铁、铝业等产业领域,淘汰落后难度更大。现在工信部的淘汰铝业的产能仅为30万吨,但仍然比较难以实现。”一位冶金行业专家坦言,放任比较容易,但治理则很困难。治理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节能减排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铝行业产能过剩依然很严重。
地方电解铝厂的疯狂上马也让中铝失去了原料的垄断地位。在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存在的时候,中铝在电解铝原料——氧化铝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当时它控制着全国氧化铝总量的80%,另外20%需要从国外进口。
随着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地方电解铝厂近乎疯狂的产能扩张,使氧化铝的进口量大大增加,也使得中铝在氧化铝行业的控制力逐渐丧失,而正是由于这种垄断地位的丧失,使得中铝的氧化铝也陷入了过剩的泥沼。
据记者了解,在当前铝价已经在成本线之下时,好多民营和地方的小电解铝厂已经开始减产,氧化铝市场的过剩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