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份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态度更加明朗。就在许多国内车企刚刚转乘“低碳经济”顺风车的时候,蓄势已久的奇瑞已开始向市场投放成熟产品。
新能源汽车,是奇瑞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竞争”向“能力竞争”战略转型的重要支点之一。更重要的是,随着奇瑞的劈风斩浪,芜湖以其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也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新作为。
9年“磨剑”新能源
6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奇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这家今年4月份刚注册的年轻公司里,却有一支国内“元老”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团队成立于2001年10月,当时叫做“清洁能源汽车专项组”,隶属于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专职负责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前沿技术研究与开发。如今,这支团队已经扩张到160余人。
“从发动机到电池包,并非一个替换那么简单,关键核心零部件几乎都要重做技术解决方案。”奇瑞新能源项目研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依托奇瑞的资源优势,最初借风云整车平台做原理性开发,几乎从零起步“试水”新能源。9年时间里,奇瑞新能源完成从最初开发到产业化、市场化的转变,建立起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替代能源三大新能源技术体系,具备一整套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
奇瑞开拓新能源领域的意义不只作用于企业自身,作为“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奇瑞还一直承担着国家“863计划”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重任,是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技术的领军者。2009年1月,奇瑞《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奇瑞已有A5BSG混合动力轿车、A5ISG混合动力轿车、S18电动轿车等5款车型入选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黄金期”加速产业化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一个转折点。美、日、欧传统汽车业遭受重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大车企走出低谷的共同战略选择。节能环保主义的日渐兴盛,更是推动新能源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一次新技术革命。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购车补贴政策落实、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奇瑞新能源产业化、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4月份,奇瑞与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运作基础设施提供者———美国BetterPlace签署技术合作协议,联合开发量产型可更换电池的电动汽车,研究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解决方案;5月份,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在芜湖建成并投入使用,奇瑞与电力公司、地方政府联合实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战略合作稳步推进,为电动汽车市场化夯实基础。今年内,奇瑞还计划有6款中度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上市。
最能感受新能源汽车产业“春江水暖”的,往往是产品的直接创造者和首批体验者。曾令鹏是奇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常常开着一辆纯电动驱动的奇瑞QQ3,从高新技术开发区驶往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奇瑞公司总部。“每次我和驾驶普通车的同事一起出发,几乎都能同时到达目的地,纯电动汽车其实非常适合作为上班族的代步工具。”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相比,运行成本显著下降。以奇瑞QQ3纯电动汽车为例,百公里耗电仅12度左右,按照每度电0。6元来计算,百公里只需7元;而传统的燃油汽车,按市场价每升汽油6元计算,行驶100公里需50元左右。在曾令鹏看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优势、节能优势和成本优势正在迅速体现,更何况,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与国家安全、能源战略等密切相关,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只是时间问题。
江城汽车产业的新起点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蛋糕”十分诱人,但合力做大蛋糕、进而切分更多的份额并不容易。芜湖一汽车业内人士坦言,受国家政策、产业发展趋势等利好因素刺激,国内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纷纷踊跃跨越新能源门槛,在推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埋下“冒进”的隐患。他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需要整车企业发力,还需要配套企业的合力,真正从核心技术入手,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安全质量,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一直是芜湖汽车产业的自觉意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芜湖提前一步,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记者了解到,在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围绕奇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一个包括电池工厂、材料工厂、试验中心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正在崛起,将吸引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进驻,成为芜湖汽车产业新格局的重要组成,引领芜湖汽车产业竞逐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