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瞄准印度市场

2010-06-18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谁也无法否认,2010年5月中国乘用车市确实有点冷!据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字,2010年5月,乘用车产
     谁也无法否认,2010年5月中国乘用车市确实有点冷!据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字,2010年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3.15万辆和104.32万辆,环比分别下降9.72%和6.09%!
     与此同时,另一个地方车市正在升温,那就是印度。继2009年底,越来越多中国车企们看上了印度市场。继上海汽车宣布将携手通用汽车进军印度市场后,北汽福田、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纷纷排起了进入印度市场的“长队”。近日,来自北汽福田的消息显示,他们在印度成立了一家卡车工厂,2011年产能将达到10万辆。至于这些车企打入印度市场的商品,则种类繁多,既有轻型客车,又有重卡及公交车。
     为何中国汽车企业们兴起了印度热?在和多家汽车企业高层沟通时,他们都认为现实的可行性以及未来的高成长空间是进入印度的两个主要原因。
     所谓现实可行性,即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正是印度市场需求之所在,达到了双赢。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低成本、大规模的整车生产基地,中国汽车的优势就是高性价的便宜车。与印度相比,中国汽车显然是高品质的,至少有安全保障,有窗、有门、有空调。逐渐步入汽车社会的印度,正需要中国生产的这些车,价格不贵且安全。
     所谓未来的高成长空间,是指印度和中国一样,甚至被全球公认为最有成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尤其当中国汽车年销量1360余万辆后,中国汽车年销量很难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这时印度变得更有诱惑力!试想一下,2010年预计印度汽车的销量为300万辆,如果印度将来能变成年销量1000万辆的大市场,任何一家中国车企若能占据3%的份额,将代表多少销量收入和利润!
     听起来,去印度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是,中国车企们,确实准备好了吗?在产品、生产、研读海外政策、文化磨合上的准备是否已经做足?从过去的经验教训看,中国汽车企业要大规模出海的必须做足准备。且说说2006年中国车企兴冲冲大举进入俄罗斯,希望以此为基地辐射欧洲。可结果呢?俄罗斯抬高了进入门槛,2008年中国车企全面遇阻,没有拿到准生证的中国车企们被齐齐拒之门外,那些曾经签下的合资协议迟迟没有变成现实。
     当然,中国车企们还得当心另一点——车辆技术及设计专利。毕竟看上印度市场的,并不只是中国汽车企业,还有那些跨国公司们。那些有着专利纠纷的中国车型,进入印度市场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很可能会惹来一身麻烦!
(责任编辑:黎翠婷 )
下一篇:

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24%

上一篇:

中国机床挑战国外机床终发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