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0日,美国某汽车零部件采购商莅临美国快线中国运营中心,就汽车零部件采购计划和具体方案与美国快线CEODanielZhou进行了探讨。
该美国汽车零部件采购商通过位于硅谷的美亚贸易促进协会了解到美国快线这一项目,美国快线遍布中国各省份的服务网络和由美亚贸易协会提供的贸易担保服务,深深吸引了采购商的视线。为进一步加强了解以及合作方式细节的探讨,该采购商搭乘专机,专程前往位于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的美国快线中国运营中心。
美国快线CEODanielZhou向其详细介绍了美国快线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相关产品情况,该采购商表示非常感兴趣,并委托美国快线联系相关产品供应商进行进一步采购洽谈。
美国市场十分注重质量,讲品牌,尤其重视产品安全。美国市场对产品质量的含意己扩展为广义的,并不局限于一般的产品用途、技术指标与规格,他们认为这些是产品进入市场本就应该符合的。他们将产品的包装质量,产品使用说明质量,尤其是售后服务质量也纳入到产品质量的含义当中。而这些往往正是中国企业不太重视的。因此,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缺乏更深的认识。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经销商还要对其商品承担责任险,商家稍不注意就会吃巨额赔偿官司。所以,美国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各种产品的标签、包装、说明都要符合美国市场的要求,以分清责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全标准,如电子产品要附合UL标准,打火机要防止儿童开启发生火灾,玩具零件不能脱落而被儿童误吞,对各类食品进口的安全要求更为严格,不允许一些商品随意标明有医药功能。
由于中美双方市场对于产品质量的定义不尽相同,导致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并不符合美国市场的产品质量要求,从而引发美国采购商对于中国产品的顾虑。针对中美贸易中客观存在的产品质量和贸易诚信问题,美国快线引入贸易担保机制,由注册在美国的美亚贸易促进协会为双方贸易进行担保,解决了由产品质量带来的双方贸易诚信问题。宁波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李总在了解到美国快线这一新型外贸B2B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贸易担保后,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根据以往的外贸经验,他意识到诚信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国企业通往海外贸易的绊脚石,而美国快线的贸易担保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企业拓展北美市场的这一羁绊,宁波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很快便购买了美国快线诚信点对点服务。
2010年1月11日,美国快线董事长在美国快线位于王府井东方广场的中国运营中心的每周例会上进行了发言,着重强调美国快线企业需加强运用贸易资讯的能力。
葛宝林说,孙子兵法讲过“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强调在战争中,军事情报的重要价值。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将企业利润的7%用于资讯及商业情报方面,可见商业资讯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贸易竞争中,企业尤其要明确两点:目标客户在哪里?目标客户的需求是怎样的;竞争对手在哪里?竞争对手的情况是怎样的?只有明确了这两点,企业制定生产和销售策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美国快线北美贸易资讯作为一种分析和了解美国市场的资讯产品,对于希望开发或者正在做美国市场的企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美国快线北美贸易资讯包含美国采购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各国出口产品相关信息,以及产品描述、产品数量等交易信息,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系统、真实的交易数据。帮助国内供应商准确分析美国市场,掌握美国买家采购量大小、采购周期和采购习惯,掌握美国采购商的真实资料,为企业制定正确的贸易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摆脱对国际贸易行情知之甚少,凭借感觉,导致盲目的生产与出口的弊端。
但是并非掌握了北美贸易资讯,就一定能够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北美贸易资讯的价值取决于企业运用贸易资讯的能力。例如某企业生产汽车配件,而这种配件也正是美国汽车制造厂需要的产品,而中国企业只知道美国有市场需求而不知道哪家需要?需求量有多大?缺少这方面资讯。在这样的状况下,北美贸易资讯作为一种商业情报就能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反过来如果是一家规模很小的汽车配件厂,即使通过准确的北美贸易资讯获得美国厂商的一个大订单,利润也很高,可是由于数量大、交货期等条件无法满足采购商要求也只能放弃,因此,贸易资讯的价值取决于企业运用的能力,否则再精准的贸易资讯也不能使其转化为高商业价值和利润。
作为新型的电子商务外贸平台,美国快线凭借美国亚洲贸易促进协会雄厚的政府、商业背景资源和美国本土团队资源,以及精准的美国贸易情报数据,为企业提供定向VIP式的B2B服务。并集信息流、商务流和物流于一体,打造全球最大的线下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中美贸易全程解决方案”。
自美国快线项目发起成立,美国快线中国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陆续发展了南昌、厦门、苏州、深圳等十五家分公司,建立了遍布全国的服务体系。受美国快线先进的B2B模式感召,有志于电子商务事业的各地合作伙伴纷至沓来。2010年1月7日,刘女士前往位于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的美国快线中国运营中心,就美国快线运营模式和合作方式等问题与美国快线CEODanielZhou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