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意电气为国内多家汽车生产厂提供配套产品,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及中东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铜山以招商引资为着力点,广纳海内外客户。2009年10月,世界500强企业肯纳金属在铜山顺利投产。
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车桥的专业化生产企业。
4家世界500强落户,18家企业建成省级研发中心,38家企业跨入行业第一梯队,123项产品荣获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凭着核心竞争力的强势支撑,铜山装备制造业实现精彩转身。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飞扬激情、制造奇迹、创造神话的时代。
曾几何时,以“五小”企业著称的铜山县,如今已迈向现代企业林立、六大主导产业并举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特别是以工程机械、专用车辆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更是蔚为大观。今日已是省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制造基地,明天又要向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冲刺。超速度、大规模、新科技、高效益正在把铜山的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制造业推向国内第一方阵,成为行业领跑者。
在2010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来自铜山县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该县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300多家,完成产值203.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2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7.4%和47.6%,一跃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强势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摘自《铜山县装备制造业调整和发展规划》
[nextpage]
做精规划 做专园区 做优服务
铜山县委书记周宝纯认为,规划是产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环境和生产力。
近年来,铜山紧紧抓住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性机遇,围绕“徐州千亿元装备制造业,铜山要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依托徐工,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但由于起步较晚,一时还不能完全摆脱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产业链中占主导支配地位的企业不多,龙头企业较少,高新技术和名牌产品少。企业规模偏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配套能力不足、多数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这些都阻碍了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为尽快让铜山装备制造业破茧成蝶、走上科学发展的路径,铜山的决策者们决心做精产业规划,引领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他们通过聘请专业规划机构,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一部既有本土特色又具前瞻思维的《铜山县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了国内顶尖专家的论证,成为指导铜山装备制造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这部规划把工程机械、专用汽车、高端关键零部件、矿山专用装备、数控锻压设备、建材机械装备、精密铸锻件装备作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同时突出工程机械整机装配技术、关键零部件设计及制造技术、大型构件制造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制造技术、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六类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目标是2012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超过30%;同时培育出3至5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5亿元以上专、精、特的中小型企业,形成4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2个特色装备产业基地,争创3至5个中国名牌产品及中国驰名商标。
在做好产业规划的同时,为提高项目的承载能力,铜山加快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把原先的“一区九园”压缩精减为“一区三园”(铜山经济开发区、维维产业园、冶金产业园、物流产业园),而其中“扛鼎”的铜山经济开发区,主打装备制造这张牌,逐步完善功能配套,拉长产业链,而物流产业园主要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配套,铜山经济开发区已先后被评为省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制造基地、省有色金属精密成型产业基地和省级工程机械专用车辆产业园,从而为产业跨越发展搭建起广阔的起跳平台。
为进一步创造适宜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环境,铜山县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了工程机械、专用车辆制造工业协会及县机械产业办公室,并把2009年定为“企业(项目)服务年”。同时,面对企业的资金瓶颈,铜山积极优化金融环境,千方百计拓宽装备制造业的融资渠道,仅2009年就为装备制造业增加贷款30余亿元。
4家世界500强企业淘金机械工业园
近几年,铜山按照“集聚、集约、集群”的发展路径,注重引进、培育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纵向延伸,形成系列配套的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横向拓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群,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打造了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使得铜山备受投资者青睐,目前已有美驰车桥、爱斯科耐磨件、约翰迪尔、肯纳金属四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铜山,成为铜山工程机械产业的龙头和名片;165家企业进入销售收入亿元“俱乐部”。
作为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用车、特种车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期。现在落户铜山的有江苏跃进正宇、徐工特汽、美驰车桥、云意电气、大运摩托等车辆制造类企业23家,其中从事专用车辆、特种车辆生产的企业2家,从事车用零部件生产的企业21家,在徐州车辆制造类企业中占据了60%的份额。为让产业更壮观,县委书记周宝纯、县长毕于瑞前不久还赴上汽集团上门招商。
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特种车辆车桥专业化生产企业,如今已成为徐工集团最大的车桥供应商;云意电气目前年产200万套整流器、300万只调节器、100万只点火模块,国内新车配套率达55%以上,并与美国通用汽车配套,产品远销北美、南美、欧洲、东南亚。
徐挖机械有限公司的挖掘机产销量在民营企业中居行业第一。出色的业绩吸引了全球500强企业约翰迪尔的目光。目前,双方正在建设约翰迪尔工业园和徐挖工业园,两个工业园投资额在40亿元人民币以上,成为铜山县域经济一个即将引爆的增长点。
徐锻集团副总经理王晓东说,产业集群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保证了产品质量,节约了物流的时间和成本,一年起码可以给企业增加两个百分点的经济效益。
[nextpage]
提升核心竞争力 掌握行业话语权
县长毕于瑞说,知识产权拥有量的多少是区分“制造”与“创造”的最主要标志,铜山装备制造业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持续发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基点,这一经验尤为宝贵。
为鼓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铜山县财政每年都拿出6000多万元扶持资金,奖励那些组建研发中心,实施新产品开发和引进高端人才的企业。近两年,先后建立了国内、国际一流的挖掘机工程机械研发中心、桩工机械技术中心、环球锻压研发中心、云意电气研发中心、徐挖机械研发中心等18个省级研发中心,云意电气、精英电子、恒源电器、财发铝板材还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仅电子电器产业就拥有专利300多项,有6项产品荣获国家及省部级高科技产品奖。云意电气研发的BR298多功能汽车电压调节器,为企业每年增加3000万的销售收入;徐州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的立井提升电子保护技术和装备获国家安监局颁发的国家安全科技成果一等奖。
日前,铜山县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材料技术、铸造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并设立200万元的科技合作项目资金。之前,126家装备制造企业还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83家省内外高校实现了全方位合作,区域内九成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联系。
铜山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攻克了影响机械制造、汽车等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开展的摩擦提升系统自动调换技术与装备研发等合作项目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与高校的技术合作有效加大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力度,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3%和5%以上。全县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获批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3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44项,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到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15%。徐航压铸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V6发动机铝合金缸体,在日前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铸件博览会上荣获“优质铸件金奖”。这一产品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结束了我国V6铝合金缸体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大推进了我国大排量发动机铝合金缸体的国产化进程。
在铜山装备制造业园区内还有一部分由教授创办的企业。矿业大学退休教授陆信,不仅本人创业,更带动了一批矿大退休教授参与创业,他们招收了一批矿大、清华的毕业生,共70多人一起用知识创造财富。他创办的大陆振动机械有限公司占地虽只有5亩,但年产值却达3000万元,利税900万元,目前申请了6个专利项目。专利项目单梁振筛,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企业的订单排到了2010年,陆信因此被誉为“中国振动筛大王”。
目前,在铜山装备制造企业中,已经有38家企业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跨入行业第一梯队,有6家企业还是组长单位。徐锻集团的老总介绍说:“目前徐锻是全国最大的高速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也是高速数控车床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今天谁拥用核心技术,谁就有行业的话语权。”
服务·扶持
铜山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铜山经济开发区。为进一步创造适宜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的环境,该县理顺了开发区与铜山镇的管理体制,扩大了开发区的行政许可权限,减少了开发区的社会管理负担,进一步解放了这块“试验田”的生产力。
简政放权
铜山先后出台《关于开展“企业(项目)服务年”活动的意见》、《服务企业发展,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实施意见》和《服务企业发展,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实施细则》,不断加大帮扶力度。
政策帮扶
面对企业的资金瓶颈,铜山积极优化金融环境,千方百计拓宽装备制造业融资渠道。仅去年就引进中国银行、建行、工行、江苏银行、锡州村镇银行、市郊信用联社等18家金融机构落户,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门槛,鼓励农民创办各类投资公司50余家,全年共为装备制造业增加贷款30余亿元。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去年10月18日成立,注册资本9880万元,是苏北第一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铜山县政府先行拿出2000万元,目前已放贷3.6亿元。同时,铜山经济开发区还积极联系风险投资公司,为云意电子等企业融资,帮助集群内企业联合上市,目前已有两家企业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有望今年完成。
[nextpage]
资金扶持
名企·名牌
徐挖机械有限公司——挖掘机产销量在民营企业中居全国同行第一;
徐航压铸——拥有世界最先进、国内吨位最大的压铸设备;
徐州美驰车桥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特种车辆车桥专业化生产企业;
爱斯科(徐州)公司——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耐磨件生产企业;
徐州环球锻压设备公司——全国最大的高速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
瑞隆液压(徐州)——工程机械液压件和液压控制系统可替代出口;
云意电气公司——国内同类行业的产销冠军;
徐州精英电器公司——亚洲最大的温湿度控制器生产企业;
徐州三源电力测控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的动态电子秤生产企业;
大陆振动机械有限公司——单梁振筛销量全国第一;
徐州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立井提升电子保护技术和装备获国家安监局颁发的国家安全科技成果一等奖……
创造来源于创新——铜山县装备制造业崛起的启示
从加工配套零部件到制造整机,从按图生产到革新发明,从制造产品到创造品牌——清晰地勾画出了铜山县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科学发展轨迹。灿烂的创新之花,结出了丰硕的创造之果。
创新就是要直面新问题,运用新思维,赋予新科技,采取新举措,寻求新突破。工作要出成果、出经验,一刻也离不开创新;产业成特色、产品创品牌、企业大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这个强劲支撑。
人可贵之处就在于会创新。过去的一年,铜山县的建设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优、创新、创造,引资与引智并举,开发与研发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助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一跃成为“五大百亿产业”的龙头。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惟有创新,才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具备核心竞争力;惟有创新,才能占据一席之地,拥有发言权;惟有创新,才能掌握裁量权,有能力担当行业先锋。铜山县每年投入6000多万元扶持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多项产品获国家及省部级高科技产品奖,38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种种成功的实践,充分诠释了这一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铜山县装备制造业的崛起表明,具备创新品质和创新元素的区域和企业,其发展才能出新出彩,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