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建国60年 佛山五金模具等行业强势崛起

2009-09-29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六十年,一甲子的轮回。如今,行走在珠三角经济产业乃至更大的“江湖”,没有人会轻视和忽略佛山第三大
    六十年,一甲子的轮回。如今,行走在珠三角经济产业乃至更大的“江湖”,没有人会轻视和忽略佛山第三大的实力,其背后被演绎的是“顺德现象”、“诸侯经济”、“市场导向”和产业聚群效应等诸个武功套路,及处处强镇林立的“山头”。  
    提及容桂,人们会联想到家电,相应的,陈村与花卉、盐步与内衣、西樵与纺织、大沥与铝材有色金属、乐从与家私建材,这一个个普通小镇,在人们的印象中与某个产业自然而然地挂钩甚至对等。如果你再翻看经济数字,这些所谓的小镇,其经济总量已能“吃”得下同等面积的区乃至市。当金融海啸全球蔓延,佛山表现出率先突围的态势时,我们的镇经60年回顾,既是记录,也是对佛山人敢为人先探索精神的献礼和描述。  
    西南  
    西南已形成了以盛路、好帮手为代表的电子电器,以健力宝、青啤、百威啤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以英威达、道达尔、住友为代表的新材料等3大产业集群。  
    西樵  
    西樵辖区总面积176.63平方公里,是中国面料名镇、中国龙狮名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文明镇。  
    大沥  
    大沥总面积125.77平方公里,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90.7亿元,当地拥有黄皮园秋茄、谭边大顶苦瓜、沥北雅瑶沙皮狗等多个农业知名品牌,盐步的内衣制造更是驰名。  
    里水  
    里水有工商企业8500家,家电、机械模具、医药化工、汽车配件等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现拥有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万兴无机颜料股份有限公司、华达模具塑料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陈村  
    陈村总面积50.9平方公里,2007年实现GDP59.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59.28亿元,当地有两千多年的花卉种植历史。  
    容桂  
    容桂拥有在智能家电、医药保健和化工涂料三大行业的全国领先地位,一直被打上“家电重镇”、“品牌名镇”、“镇域明星”的印记。 
    上世纪80年代发迹 
    若时光倒流,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水网密布的珠三角水乡,一如内地般普通和平静。除历来资源匮乏的制约外,众多的河道水网,并未带来早先古镇的繁华盛况,反因陆上交通不便带来不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户人家嫁女,从乐从到杏坛,足足走了三天两夜。 
    包括南海、顺德,佛山的镇街经济真正发迹是在80年代初,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沿海地区实行阔步改革之时,紧扣住这一历史脉络和主题,位于国家行政架构基层的镇街,其发展决策具有更多自发性,自下而上的特色模式开始散发生机。其中,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着力发展的乡镇工业和集体经济,及企业规模经营的推动再造,助力当地的镇街经济掘到了“第一桶金”。 
    佛山是著名的侨乡之一,既有早期包括“红头巾”在内的“下南洋”先例,亦有通过偷渡等方式远赴东南亚、港澳的先驱。地理优势和庞大复杂的海外关系,成为发展市场经济,探索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助力。不少在异乡小有积累或掘得一桶金的乡民,带着资金或渠道、经验返乡投身事业,再带动了简约模式的积累和升级。 
    在南海盐步,当地如今已负盛名的内衣业,上个世纪有一家名为“新怡”的企业曾被称为业内的“黄埔军校”,早先吸引乡民入厂做工,再到积累经验与资金,具备一定的实力后离厂单飞办厂。这种早期以市场为导向,草根起家且具可复制性的模式,某种意义上既是市场经济下的初级产物,也为未来镇街经济波澜壮阔地发展埋下伏笔。 
    上世纪90年代产权改革 
    在早期“第一桶金”的积累中,镇域经济的萌芽,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工业立县”等政策导引密不可分,但其后的步入轨道与成型,地方政府的魄力与举措功不可没。以顺德为例,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地已基本完成了初级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初步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其迅速崛起被视为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迅速发展具有同等意义的发展模式。 
    其间,珠三角各地政府积极倡导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尤其是镇街基层政府敢于突破与承担。若细述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即先期镇街基层的勇于引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创新、主动参与和倾力扶持,及后期的果断放权。上个世纪90年代,在初步工业规模化经济形成体系的珠三角各地,已经出现了诸多区域品牌的原始积累,开始进入一个后劲不足的瓶颈期,以往以政府主导型经济为主、数量扩张型为特征的工业化发展模式逐步显露其局限性。而此时,包括南海、顺德在内的佛山镇街经济却因其自主性的再度发挥,进入了新的拐点,即后来被称为产权制度的大改革。 
    产权不明,不仅会导致企业陷入裹足不前,甚至迅速走下坡路。同一时期,不少珠三角一带已具规模或形成区域影响力的品牌轰然倒塌,逐渐淡出公众视线。当时,我国地区性梯度式的改革开放已逐步让位于全国性的全方位改革开放,国家优惠政策也逐步由地区倾斜转向产业倾斜。而以顺德为例,在力图尝试采取承包制、租赁制等多种形式对公有企业进行改造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大胆实施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其中包括调整企业股权结构,逐步减少政府所持股份;政府逐步从管企业变成为企业服务;集中财力扶持旗舰和龙头企业等。 
    据业界评述,这次改革可以用革命性来形容,大大刺激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且因为佛山毗邻港澳的优势,刚好承接了港台产业的第一波转移,抢占了市场先机,也奠定了未来新一轮的市场格局。 
    今天专业镇崛起 
    在南海、顺德同列广东“四小虎”声名鹊起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新时期佛山镇街经济的新蜕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先机与产权改革的镇街实体,已摆脱了人们传统印象中把沿海一带称为“候鸟经济”的简单加工模式,反之,根植于本土草根经济的壮大,国际国内市场的“内外兼修”,拥有自主品牌、形成产业群落的新民营经济已是此时镇街经济的主体。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鼓励来料加工,既免税又免台账等政策利好,加之市场导向驱动和珠三角劳动力价格优势,劳动密集型占据主流,不少企业囿于既有模式难寻突破。以玩具业为例,从上个世纪80年代企业50%的毛利率,到后期国家招商力度更大,90年代中期,珠三角玩具业步入发展的辉煌期,但进入新时期后,业内因价格竞争、原材料上涨、贸易壁垒、关税增加、政策调整等因素,整个行业利润日趋微薄,这似乎是整个加工贸易企业的一个缩影。 
    而佛山的镇街经济在引进外资名企之余,更在技术创新、自有品牌、市场拓宽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模式。以自主品牌为例,顺德仅家电行业令人耳熟能详的就有美的、科龙、格兰仕、华宝、容声、万家乐等,而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包括南海和顺德在内的佛山镇街,从改革开放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今天的一个个专业镇,形成了完整的座落式产业集群。 
    以南海为例,品牌建设一度被纳入当地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从一批产业集群,到众多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及6个特色产业集体商标,均成为当地自主创新的品牌格局,当地依托专业镇和骨干企业建成的各类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已达99个。 
    这种产业集群经济,不仅成为佛山镇街经济的显性特点,还一度引起国内经济专家甚至是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据业内人士评述,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架构,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 
    去年至今的一场金融海啸,佛山率先突围引发了人们对于当地经济模式的探讨与思考。回望当年镇街产业的不断升级,再期待未来强镇扩权、进一步深化改革。可以说,佛山六十年历史,也是一部镇街经济发展史,一部佛山人奋斗和探索的历史。 
    展望 
    强镇踏上扩权之路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珠三角地区镇街大多存在人大衫小的问题,因为行政权限受限,社会管理难度增大,扩权的改革势在必行。 
    8月中旬,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以及南海、顺德两区领导,带着相关镇街书记去了浙江绍兴。重点考察这些区域的基层政府如何强镇扩权。随后,佛山市委初步确定顺德容桂和南海的狮山作为试点,探索强镇扩权。 
    具体到顺德,2008年,容桂的GDP产值接近300亿元,而其行政级别仅为镇一级政府,按照编制仅能有70多个公务员。这70多个编制的公务员要面对40万流动人口的管理压力。同时,容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已经相当于内地一个地级市水平。但是,70多人要承担一个地级市的管理职能,其行政资源和管理经济总量严重不对称。在去年的特区工作会议上,顺德就提出财政分配体系,由枣核状向哑铃状改变,即将原先集中在政府各个委办局的资金,向镇街集中。中大郭巍青教授对此认为,这是将有限的公共资源向基层倾斜的有效办法。通过调整责权关系,可形成基层政府责权利对等管理模式。 
    而广东体改研究会会长黄挺认为,依照佛山一些镇的经济实力,可不必再以镇建制,甚至连县权都不够,干脆设成中心城区的卫星城市。也就是通过扩权,将那些经济实力强的镇单独列出来,给予更高层级的行政权力。一些比较小的镇,则直接变成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不再设立一级政权。
    镇街特色 
    顺德容桂 
    容桂街道面积80平方公里,2008年本地生产总值300.2亿元,截至2008年底,当地有各类工商企业4000多家,超亿元企业70多家,上市公司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1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0个。2008年,容桂街道被中国品牌监测中心、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授予“中国品牌名镇”称号。 
    顺德陈村 
    目前陈村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并在南海、高明和番禺等周边地区拥有外延花卉种植基地5万多亩,从事花卉业人数达3万多人,如今的陈村已是中国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中心。 
    当地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从事机械制造的企业大约80家,模具企业近30家,铸造锻打配套企业近120家,机械装备配套企业近30家,部分知名企业包括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圣都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等。 
    南海大沥 
    大沥镇是“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再生金属物流加工基地”和“广东省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10家,超亿元企业78家。以铝型材生产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业和内衣制造业是支柱产业,其中建筑用铝型材产销量约占广东省的50%,全国的35%.内衣制造业也在全国闻名遐尔,拥有嘉莉诗、奥丽侬、新怡、美思等知名品牌。 
    南海里水 
    里水镇区域面积148.28平方公里,当地2007年地方生产总值135亿元,税收总额13.7亿元,当地总体规划7000亩的万顷洋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被省农业厅、水利厅和科技厅分别授予“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广东省现代化水利园区”和“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区”的称号。 
    南海西樵 
    西樵已形成纺织、旅游、陶瓷、五金、电器、印刷包装,商贸服务、酒店饮食业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 
    其中,西樵纺织,素有“广纱甲天下、丝绸誉神州”之美名。目前,全镇有纺织企业近800家,各类织机3万多台套,年产纺织面料超12亿米,年税收1.6亿元,形成从原料、织造、染整、服装到专业销售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西樵面料已有30多家企业近100个品种获得“中国流行面料”称号,并有四家企业获得吊牌认证。 
    三水西南 
    西南街道辖区面积178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亿元,当地近年来成功引入法国道达尔、日本住友、芬兰斯道拉恩索、美国英威达、美国安海斯布希、美国国际纸业以及长江精工等中外优质项目,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态势。
(责任编辑:黎翠婷 )
下一篇:

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24%

上一篇:

中频炉|合金炉等在铝合金铸造中作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