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中频电炉之无芯感应炉介绍

2009-08-31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一、用途 中频电炉是采用可控硅止中频电源进行感应加热,适合用于冶炼黑色金属、铜、铝及硅镁铁合金等有色金属
 

 一、用途

中频电炉是采用可控硅止中频电源进行感应加热,适合用于冶炼黑色金属、铜、铝及硅镁铁合金等有色金属。

 

二、中频电炉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名称

单位

WG-0.15-100/1

WG-0.25-160/1

WG-0.5-250/1

1

成套设备额定功率

KW

110

170

275

2

成套设备额定电压

V

380

380

380

3

成套设备额定频率

Hz

50

50

50

4

成套设备额定相数

 

3

3

3

5

成套设备额定因数

 

0.85

0.85

0.85

6

成套设备熔化率

t/h

0.12

0.18

0.35

7

成套设备耗电量

KW•h/t

850

800

750

8

成套设备耗水量

t/h

5

5

10

9

逆变输出电压

V

700

700

700

10

逆变输出电流

A

250

350

550

11

电炉额定功率

KW

100

160

250

12

电炉额定电压

V

650

650

1300

13

电炉额定频率

Hz

1000

1000

1000

14

电炉额定项数

1

1

1

15

电炉额定容量

T

0.15

0.25

0.5

16

电炉额定温度

1600

1600

1600

17

炉体重量(单只不包括炉衬)

kg

540

600

1000

 

三、中频电炉结构简介

本设备由炉体、汇流母线、变频装置、水冷装置、炉前控制等五个部分组成。中频电炉炉体由炉壳、感应线圈、炉衬、倾炉减速机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炉壳用非磁性材料制成。感应线圈由2.7mm矩形空心铜制成螺旋状筒体,熔炼时管内通冷却水。线圈引出铜排与水冷电缆连接,炉衬紧靠感应线圈,由石英砂打实烧结而成。炉体的倾动由倾炉减速箱直接传动。倾炉减速机系二级蜗轮变速、自锁性好,转动时平稳可靠。万一紧急断电时可手动倾炉,避免危险,变频装置是利用可控硅整流器等器件把三相工频变换成单相中频的静止变频装置,由整流器和逆变器主回路,控制回路,过流过压保护补偿电容器组,继电控制系统等五部分组成。

 

四、中频电炉维护与注意事项

1.       必须经常检查各导电系统的连接部分接触是否良好,特别是水冷电缆与感应线圈连接处的螺钉是否紧固。

2.       中频电炉炉体外壳连接处在操作过程中防止金属接触形成短路。

3.       在熔炼过程中应严禁断水,因此除正常水源外,还需增设水塔或用柴油水泵。当炉衬太薄或其它事故发生需要停炉维修或处理事故时,亦应保持水流畅通。备用水箱不得小于5立方米。

4.       熔炼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感应圈出水温度和水压,使水压保持在0.15-0.2mpa,出水温度保持在55以下,出水处与进水处最水距离不得小2m.

5.       熔炼过程中经常观察炉衬状态、并经常在炉料倒空以后,对炉衬各部分,特别底部应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有严重侵蚀及裂纹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或停炉进行修补,如果炉衬被烧穿,钢铁水就会流出。把感应线圈烧坏,产生爆炸事故。

6.       加料操作时,冷温炉料应烘干,不能直接丢入熔液内镀锌管形炉料要缓慢加入,密封管料在未切割前应避免加入,以免引起爆炸和金属熔炼的喷射。

7.       上部炉料冻结密封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引起炉子爆炸事故。发现冻结密封现象时,应及时把炉子倾倒至一定角度,例冻结的一部分炉料熔化。

8.       打结炉半或清除炉衬时应将炉体外壳底部与地基之间垫实,以防外壳损坏。

9.       中频电炉适用于下列工作条件:

1       环境温度在+540范围内。

2       周围环境的相对温度不超过90%25.

3       海拔不超过1000

4       中频电炉炉体周围没有导电尘埃,爆炸性气体及能严重破坏金属和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5       没有明显的振动和颠簸。

6 冷却水温度在+530。水质硬度不超过8度,混浊度不大于5度,酸碱度PH值在6.58.5范围内。

7三相电源波动不大于±5%

, , style="FONT-SIZE: 12pt" US>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 P>

(责任编辑:黄琼华 )
下一篇:

第 24 届全国 27 省(市、自治区)5 市 1 地区铸造学术会议 暨山西省第 36 次铸造会议通知(第一轮)

上一篇:

模具技术:压铸件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之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