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模具生产国包括亚洲地区日本、韩国与大陆,以及美洲地区美国、欧洲地区德国,将对各国模具产业形貌外与我国竞争力强弱差异所进行分析。
一、各国产业形貌
全球主要模具产销国家当,大陆模具家数及从业人数最多,将近七成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亦占多数,大型模具厂员工人数约600~700人,更有规模达上千人公司,以鸿海转投资富士康集团(Foxconn)员工人数将近6,000人最具代表性,型模具厂则150~300人之间,小型模具厂也至少有50人左右,其它国家模具业则多以小型企业型态经营。
产品类别上,2002年日本与大陆偏重生产冲压模及塑料模,两者产值合计比重高达八成,南韩则以其它模具产值比重最大,占总产值四成七。应用市场方面,日本、韩国、美国与德国以汽车模具为最大宗产品,而我国则以电子通讯产品用模具为主。
依照2002年各国出入超状况来看,日本、南韩及德国模具属强/准出超品,大陆与美国模具则因国内需求市场大,本国厂商无法完整供应,须藉进口模具以满足下游市场产品制造,因此属强/准入超品。由2002年各国主要进出口国别分析,与地域分布有极大关联性,进出口地区多属邻近国家,而日本较特别出口地区以美国为主,但随国大陆近年各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已有渐渐转向拓展大陆市场趋势。
各国工资方面,根据美国国贸局2002年所作模具产业白皮书调查结果,以德国时薪最高,技术人员时薪水准为.13~.28,设计人员则为.91~.26,日本与美国则介于间,大陆工资最低,技术人员年薪仅2~,853,设计人员仅为,927~,853,若以最高年薪为基准与德国比较,则仅能雇用德国技术人员约38天左右,由此可看出先进国家与国大陆低廉工资成本差距如此之大。
二、各国优劣势分析
技术先进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对于高精度与复合性模具开发,不论设计能力或制造技术上,均有领先地位,同时也拥有训练精良技术研发人才。其,日本模具厂商技术上较重视抛光与研磨加工制程,德国模具厂商则由提高机械加工与放电加工精度与效率着手,以降低手工加工时间。市场规模上,不论产值或国内需求以日本衰退最为明显。营运成本上,常面临高工资、高福利问题,因此下游产业或模具厂商逐渐将生产据点移往邻近新兴工业国或技术后进国家,以降低劳工成本,增强价格竞争力,但这样趋势往往会造成技术无形外流疑虑,使得本身更须投入大笔研发费用,以加速提升加工技术与高速机械性能,拉大彼此间差异。
以台湾、韩国及国大陆来看,我国技术上落后于日美德,但仍优于南韩与国大陆,同时生产速度上也遥遥领先,但南韩与国大陆最近几年市场生产与需求规模则呈现成长走势,尤其国大陆模具业正快速发展,各国知名大厂进驻生产设备,无形提升模具开发实力与设计能力。成本方面,国大陆与南韩因拥有相对低人力成本优势,故对于模具售价上,往往采取低价营销打入市场,也因此全球景气欠佳局势,成功攫取市场买家青睐,最明显例子就出口值涨势。
三、结论
整体而言,由于各国模具业者,多以小企业型态经营,因此,营运资金筹措上常遭遇困难,若无政府政策支持与税务优惠措施,模具业者将形成单打独斗与孤军奋战状况,更遑论与国际市场竞争。除了大陆与南韩外,各国均面临劳工成本高压力,因此唯有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才能摆脱低成本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