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绩效管理,关注员工的心理了吗?

2008-02-25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绩效管理,关注员工的心理了吗?
 绩效管理系统用于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鉴定、衡量与激励。科学的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管理水平,并有利于员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善得以成长。然而,许多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发现员工对此举措并不十分领情,在心理上存在颇多问题,致使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不佳,有时甚至导致绩效管理项目的失败。如何在实践中合理地排解员工心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难题。

    一、员工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员工心理问题是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它是指员工由于害怕绩效管理系统的推行会对其熟悉的工作环境带来变化或者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在心理上对其产生抗拒而采取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和行为。具体来说,员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形式:

    1.在绩效管理推行的过程中,员工不愿积极配合项目实施人员

    在绩效管理的推行过程中,许多小组成员在与员工接触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员工的态度并不是十分让人满意。如在访谈或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员工态度冷淡,寡言少语,被动回答,问一句答一句;有的瞻前顾后,回答问题不说实情;有的故意夸大其辞,掩盖相关不利信息;有的抵触情绪严重,言语嘲弄讥讽,让访谈气氛紧张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员工对绩效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抵触心理。

    2.在指标制定过程中,员工不愿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料

    在指标制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员工对考核指标及目标值的设定抱有紧张情绪。有的员工害怕承担较多的责任,有的希望指标设定不要太严格,有的则害怕目标值对其自身利益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他们在与项目小组成员商讨指标及目标值时,经常会提供一些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的资料,或故意夸大其所在岗位的实际工作职责和内容,或对其他岗位的工作进行主观评议,或与小组成员进行讨价还价。

    3.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员工不愿主动参与团队成员间的互评

    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评在一些需要合作的领域里很重要,全方位评估法(360度评估法)正在逐步流行。然而现实是,尽管团队成员相互间都了解彼此的工作状况,但他们似乎并不愿意彼此进行评价,进行建议分享。从一些企业已实施的互评结果看,他们似乎有“避免批评”和“趁机报复”的心理倾向,要么“随和”地进行打分,要么互相攻击。他们不愿意提出有利于彼此相互提高的建议,有时甚至会出现团队关系恶化的结果。

    4.绩效面谈过程中,员工不愿接受低绩效的现实

    绩效面谈常常是经理们最头疼的事,他们有这种感觉是有原因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绩效评估都是积极的,不可避免的有人要为其低绩效付出代价。然而,与绩效很差的员工进行绩效面谈并不令人愉快。心理学表明,员工面对糟糕的绩效结果时,很少会从自身找原因进行反省,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寻找各种理由进行推诿辩解,试图将其低劣的绩效归因于客观因素。

    而另一种常见的反应则与学生对考试的反应一样,教授认为自己准备的测试很公平,而学生则不能认同。被评价的员工同样不赞同经理人员所作出的评价。很多情况下,员工只接受积极的建议和结果。

绩效管理系统用于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鉴定、衡量与激励。科学的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管理水平,并有利于员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善得以成长。然而,许多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发现员工对此举措并不十分领情,在心理上存在颇多问题,致使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不佳,有时甚至导致绩效管理项目的失败。如何在实践中合理地排解员工心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难题。

    一、员工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员工心理问题是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它是指员工由于害怕绩效管理系统的推行会对其熟悉的工作环境带来变化或者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在心理上对其产生抗拒而采取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和行为。具体来说,员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形式:

    1.在绩效管理推行的过程中,员工不愿积极配合项目实施人员

    在绩效管理的推行过程中,许多小组成员在与员工接触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员工的态度并不是十分让人满意。如在访谈或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员工态度冷淡,寡言少语,被动回答,问一句答一句;有的瞻前顾后,回答问题不说实情;有的故意夸大其辞,掩盖相关不利信息;有的抵触情绪严重,言语嘲弄讥讽,让访谈气氛紧张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员工对绩效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抵触心理。

    2.在指标制定过程中,员工不愿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料

    在指标制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员工对考核指标及目标值的设定抱有紧张情绪。有的员工害怕承担较多的责任,有的希望指标设定不要太严格,有的则害怕目标值对其自身利益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他们在与项目小组成员商讨指标及目标值时,经常会提供一些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的资料,或故意夸大其所在岗位的实际工作职责和内容,或对其他岗位的工作进行主观评议,或与小组成员进行讨价还价。

    3.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员工不愿主动参与团队成员间的互评

    团队成员之间的互评在一些需要合作的领域里很重要,全方位评估法(360度评估法)正在逐步流行。然而现实是,尽管团队成员相互间都了解彼此的工作状况,但他们似乎并不愿意彼此进行评价,进行建议分享。从一些企业已实施的互评结果看,他们似乎有“避免批评”和“趁机报复”的心理倾向,要么“随和”地进行打分,要么互相攻击。他们不愿意提出有利于彼此相互提高的建议,有时甚至会出现团队关系恶化的结果。

    4.绩效面谈过程中,员工不愿接受低绩效的现实

    绩效面谈常常是经理们最头疼的事,他们有这种感觉是有原因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绩效评估都是积极的,不可避免的有人要为其低绩效付出代价。然而,与绩效很差的员工进行绩效面谈并不令人愉快。心理学表明,员工面对糟糕的绩效结果时,很少会从自身找原因进行反省,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寻找各种理由进行推诿辩解,试图将其低劣的绩效归因于客观因素。

    而另一种常见的反应则与学生对考试的反应一样,教授认为自己准备的测试很公平,而学生则不能认同。被评价的员工同样不赞同经理人员所作出的评价。很多情况下,员工只接受积极的建议和结果。

 一般而言,在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的沟通方式:

    1)正式的书面报告。企业可以要求员工定期上交工作汇报,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鼓励员工提出“建设性意见”。书面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建议和意见等。当企业通过报告中提供的信息了解到员工的问题时,管理者就应该及时地指导员工,或通过面谈与员工进行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管理者与员工的定期双向面谈。在每次面谈开始,管理者应该让员工了解到这次面谈的目的和重点。例如管理可以做这样的开场白:“今天我想和你谈一谈有关你的工作进展情况。上次会谈时谈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是否又有什么新的问题……”。企业应将会谈的问题集中在解决员工个人所面临的问题上,以使会谈更具实效。例如让员工了解到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改革非常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让他明白这些变化对于他个人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也就是说,应该将问题集中在调整员工的工作计划,解决员工个人遇到的问题上。

    3)与员工进行团队会谈。在团队会谈时,企业可以要求每个人都介绍一下工作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如果找到了问题并能够很快地解决,就应立即安排到人,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员工的心理信息。管理者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了解员工的心理动向,及时地发现员工的抱怨和不满,察觉员工的异常情况和不良行为(如说怪话、发牢骚、吵架等),并与员工共同针对问题进行指导解决。

    2.开展绩效管理培训,增强员工的心理认知

    单纯靠沟通宣传并不能彻底地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企业应该趁此机会为员工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组织实施系统的绩效管理培训,辅助员工学习和接受绩效管理的理念,从心理上增强其对绩效管理的认可度。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1)结合企业实际,对员工进行系统的绩效管理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员工对绩效管理会有较深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其对绩效管理的顾虑。

    2)人力资源部门可以简要摘编一些关于绩效管理的知识,在内部刊物上刊登,以便员工能经常接触到,加深其内心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3)培训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能力和技术。在实践中因管理者不当举措而产生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例如,经理人员缺乏反馈技术,进行消极的绩效面谈,就会严重地影响员工的心理状况。这时企业就应通过培训加强管理者的反馈沟通技术。

    4)组织相关的研讨会,对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疏导。在推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和员工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针对员工内心的疑虑,企业应及时地组织员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讨,使员工进一步理清认识,从而达到破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3.开展心理培训活动,疏导员工不必要的心理障碍

    企业心理培训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活动之中,以更好地解决员工的动机、心态、心智模式、情商、意志、潜能及心理素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目前,在世界500强中至少有8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心理援助计划(EAP)。

 一般而言,在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的沟通方式:

    1)正式的书面报告。企业可以要求员工定期上交工作汇报,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鼓励员工提出“建设性意见”。书面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建议和意见等。当企业通过报告中提供的信息了解到员工的问题时,管理者就应该及时地指导员工,或通过面谈与员工进行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管理者与员工的定期双向面谈。在每次面谈开始,管理者应该让员工了解到这次面谈的目的和重点。例如管理可以做这样的开场白:“今天我想和你谈一谈有关你的工作进展情况。上次会谈时谈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是否又有什么新的问题……”。企业应将会谈的问题集中在解决员工个人所面临的问题上,以使会谈更具实效。例如让员工了解到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改革非常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让他明白这些变化对于他个人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也就是说,应该将问题集中在调整员工的工作计划,解决员工个人遇到的问题上。

    3)与员工进行团队会谈。在团队会谈时,企业可以要求每个人都介绍一下工作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如果找到了问题并能够很快地解决,就应立即安排到人,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员工的心理信息。管理者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了解员工的心理动向,及时地发现员工的抱怨和不满,察觉员工的异常情况和不良行为(如说怪话、发牢骚、吵架等),并与员工共同针对问题进行指导解决。

    2.开展绩效管理培训,增强员工的心理认知

    单纯靠沟通宣传并不能彻底地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企业应该趁此机会为员工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组织实施系统的绩效管理培训,辅助员工学习和接受绩效管理的理念,从心理上增强其对绩效管理的认可度。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1)结合企业实际,对员工进行系统的绩效管理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员工对绩效管理会有较深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其对绩效管理的顾虑。

    2)人力资源部门可以简要摘编一些关于绩效管理的知识,在内部刊物上刊登,以便员工能经常接触到,加深其内心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3)培训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能力和技术。在实践中因管理者不当举措而产生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例如,经理人员缺乏反馈技术,进行消极的绩效面谈,就会严重地影响员工的心理状况。这时企业就应通过培训加强管理者的反馈沟通技术。

    4)组织相关的研讨会,对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疏导。在推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和员工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针对员工内心的疑虑,企业应及时地组织员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讨,使员工进一步理清认识,从而达到破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3.开展心理培训活动,疏导员工不必要的心理障碍

    企业心理培训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活动之中,以更好地解决员工的动机、心态、心智模式、情商、意志、潜能及心理素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目前,在世界500强中至少有8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心理援助计划(EAP)。

下一篇:

2025Mining metals

上一篇:

企业如何“定位突破营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