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品进出口保持增长,出口价格明显下降
钢铁产品进出口保持增长,出口价格明显下降
2014-04-16 10:59  点击:16
[摘要]  按照消费量来测算,目前中国粗钢消费极可能已到历史性峰值。金模钢铁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认为2013年中国人均粗钢消费量已经达

  按照消费量来测算,目前中国粗钢消费极可能已到历史性峰值。金模钢铁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认为2013年中国人均粗钢消费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与美国高峰期的消费量相当,后期并无多大增量。今后中国钢材消费将主要集中在长江一线及其以南地区,因此北方建筑钢材市场可能要加速去产能的步伐。

  其实,中国粗钢不止7.8亿吨,这不包括各地少报的量,据测算,河北地区少报1000多万吨,山东少报800多万吨,全国总共少报了4000多万吨。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也表示,我国粗钢当期实际消费出现萎缩,如果考虑到钢材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因素,今年1-2月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降幅更大,约为1.7%。

  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已开始呈现下滑态势。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粗钢产量1.96亿吨,同比增长2%;而1至2月全国粗钢(折合量)表观消费量为1.21亿吨,同比减少43万吨,下降0.4%。

  今年1-2月全国大中钢企亏损28亿元,而其中钢铁主业巨亏47亿元。严格意义上来说,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钢铁主业每个季度都是亏损的。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的富余产能已经达到2亿吨,产能利用率约72%。庞大的富余产能对市场的冲动作用是钢价易跌难涨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原燃料价格与钢材价格之间错落交织的波动是影响钢企稳定经营的主要因素。

  “化解过剩产能指导意见、钢铁规范条件、提升环保标准与加严执法等举措。对抑制部分非合规产能释放的作用逐步显现,并将助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金模钢铁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表示,虽然我国钢铁生产、出口保持了不断增长,但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大幅降低,负债大幅上升,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迫在眉睫。

  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的五大基本特点:

  一是钢铁生产出现下降,日产水平仍偏高。

  今年以来,受消费淡季、价格低迷和库存增加等影响,钢铁产量小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13080万吨,同比增长1.7%;生铁产量11672万吨,同比增长0.2%;钢材产量16573万吨,同比增长4.9%。平均日产粗钢221.69万吨,再创新高。

  二是钢铁产品进出口保持增长,但出口价格明显下降。

  1-2月份我国出口钢材平均价格为每吨803.45美元,同比下降56.83美元,降幅6.61%;而进口钢材平均价格为每吨1242.3美元,同比上升46.6美元,升幅3.9%。反映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存在以价换量的问题,出口品种结构有待继续优化。

  三是市场需求相对较弱,库存明显增加。

  1-2月份属于传统钢材消费淡季,需求相对较弱;从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看,比年初大幅增加,钢材社会库存增加700多万吨,企业库存增加300多万吨。

  四是钢材价格持续回落,处于低位运行态势。

  今年以来,受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钢材价格延续了去年9月份以后逐月下跌态势。据钢协监测,到3月7日,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5.94点,比年初下跌3.2点,跌幅3.23%;比去年同期下跌13.21点,跌幅12.1%。其中长材价格指数比年初下降4.22%,板材下降2.4%,说明长材降幅大于板材。

  今年以来,虽然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与国内市场基本一致,也出现下跌态势,但降幅低于国内市场。

  五是钢铁企业效益下降,资金更加紧张。

  今年以来,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据钢铁协会统计:1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环比、同比均大幅下降,实现利润为亏损11.34亿元,再次由盈变亏;亏损面、亏损额明显扩大。同时,企业普遍反映资金紧张,融资成本上升。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