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将成未来金属新宠
铝将成未来金属新宠
2012-04-18 09:59  点击:26
[摘要]铝价本周二挫跌至2012年年内新低,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铝当天收报每吨2,065美元.过去24小时内铝价曾小幅反弹,不过让人联想到"死
铝价本周二挫跌至2012年年内新低,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铝当天收报每吨2,065美元.过去24小时内铝价曾小幅反弹,不过让人联想到"死猫式反弹"几个字.

  你不必是位分析师,都能看出目前的铝价技术图表有多难看.除非铝价能够意外突破一些重要上档位,而且要快,否则会有技术基金涌入场内,届时铝价会跌得更惨.

  在这样不利的背景下,美国铝业(AA.N: 行情)的季度业绩电话会又像往常那样,成为可能提振铝价走升的一道希望之光.

  美铝执行长总在不厌其烦地唱多铝,如果你也是全球最大铝厂商之一的董事长或执行长,也一定会在业绩简布会这么做.

  周二连Kleinfeld自己都表示很意外,美铝第一季意外实现盈利,扭转前季亏损的局面]

  转亏为盈的动力来自美铝下游业务.其轧制产品和工程产品两个部门的营业利润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强劲增长.

  美铝指出,两个部门表现强劲归功于生产率和产量双双提高.

  **更快、更轻、更便宜**

  美铝业绩反过来证明全球铝需求目前保持稳健,尽管欧元区出现衰退,中国经济在放缓.

  中国经济放缓导致美铝将今年的中国铝需求增长率预估调降至11%.对全球铝需求增长率的预估持平在7%,低于去年的10%,但不管从哪种标准来看,这样的水平都还算不错.

  尤其与铜相比的话.

  铜需求去年勉强实现仅3%的增长率.

  那是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数据,该组织预测今年铜需求增长率为3.6%,本月该组织将公布预测更新.

  两种金属的需求增长模式出现差异,使得市场认为铝才是金属市场的未来所在.的的确确,铝在交通业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缘于交通业自身对轻型汽车的需求.

  但铝的使用增加,部分也直接因为铜.

  原材料替代是常年困扰诸多爱铜人士的问题,尤其是铝替代铜的趋势.随着铜铝价格比再次接近4:1,预计关于铝将替代铜的谈论将再次甚嚣尘上.

  因为这是铝的另外一个相对于以铜为首的其它原材料的关键优势.

  铝的价格既相对便宜,波动又较小.

  **供应过量导致铝价较低*

  事实很简单,就是供应过量.

  过度的冶炼产能、过高的历史产量还有过大的库存.根据美国铝业的测算,足足有1,000万吨.

  相比之下,铜的供给简直可以称为奇缺了.

  铝供应端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中国.

  在10年里,中国的铝产量从400万吨增长到了近1,800万吨.而且还有更多的铝产能将会上线.根据美国铝业的预估,到2015年,中国铝产能或再增加1,000万吨.

  中国氧化铝和铝产能的大幅扩张,使得该国市场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这点一再令西方唱多人士失望,他们此前指望中国市场转为结构性短缺,并消化国际市场中过多的铝.

  然而,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也有代价.

  美国铝业的Kleinfeld表示,在当前价格水平上,有约三分之一的中国炼厂处于"负现金流"状态.

  此外,他和不少其他中国以外的人士均指出,中国在缺乏电力和铝土矿的条件下,却大举打造严重依赖这两项资源的铝产业,这种现象并不正常.

  由于中国西部地区拥有大量浅层煤矿资源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炼厂迁往西部省份.但引用美国铝业的幻灯片介绍(见后文链接),这只会节省"非常少的"成本.

  美国铝业称,多数中国炼厂仍将处在全球成本曲线的上半部.

  不过,正如Kleinfeld所承认的,"显然应由中国来评估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但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问题就出在这里.

  中国生产商对于铝前景的热情,和美国铝业相比毫不逊色.

  铝是金属市场的未来,不是吗?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推动全球需求增长如此之快的国家.

  面临利润率压力,中国铝生产商显然正在压低成本.

    **成本削减**

  而那也正是美铝在做的事情.

  美铝明订一个目标:它在将氧化铝和铝生产成本曲线的位置,在2015年之前要下降7-10个百分点.

  美铝一系列产能永久性缩减、关闭部分熔炼厂、以及暂时减产的各种措施,是体现其生产布局管理的最新例子.

  调整生产布局预计将为成本曲线下滑的目标贡献3-5个百分点.

  降低成本并不总意味着减少产能.美铝在2011年初重启了20万吨的产能,因其在美国的三家熔炼厂获得颇具竞争力的长期电力合同.

  但目前,在铝价面临重新跌至2011年第四季低位的风险下,现在重新考虑的是削减产能,Kleinfeld因此特别提到澳洲Port Henry熔炼厂和巴西业务.

  不过,并不只有美铝在琢磨降低成本.

  所有其它铝厂商都在设法降低成本,只是实现途径各不相同,比如,力拓干脆出售高成本业务,Norsk Hydro实施减产,俄罗斯铝业则在西伯利亚兴建成本更低的新工厂.

  降低成本的趋势也在促使中国铝熔炼商将工厂迁至西部省份.尽管这或许对中国整体生产成本的影响"极小",但对个别公司的影响却很大.

   对中国和全球其它国家来说,争夺有利竞争地位的最后结果是出现规模更大,成本更低的熔炼厂.

  另一让美铝得以削减成本的因素是,其在沙特阿拉伯的Maaden合资熔炼厂将在明年试运行74万吨的年产能.

  相比之下,减产对象将放在规模较小,但成本更高的工厂.长期关闭产能的做法仍不是首选方案.

  在可预见的未来,铝很可能持续受到供应过剩的拖累.这对消费方来说是好消息,因为铝价由生产成本决定.对铝的成本竞争优势和"未来金属新宠"的头衔来说也是好消息.

  但对铝厂商而言,就要遵循丛林法则了.俗话说得好,不必跑赢狮子,只要超过眼前的对手即可.

  谁会因为铝成为未来金属新宠而付出代价?是那些成本削减动作最慢的厂商.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