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汽车强势褪色?
福田汽车强势褪色?
2012-02-11 09:54  点击:19
[摘要]  细心人发现,福田悄悄用“世界级商用车集团”的定位,替换了原来“全球第一大商用车企业”的说法。变化始于2012年1月10日——

  细心人发现,福田悄悄用“世界级商用车集团”的定位,替换了原来“全球第一大商用车企业”的说法。变化始于2012年1月10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客车分公司与永州第一公交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及客车交付仪式现场。

  对于福田用语上的改变,在市场也能寻出端倪。据市场反馈的数据,2011年1月、5月至12月,福田连续多次将商用车单月和累计销量在内的第一把交椅,让位东风集团。

  福田将数据下滑归结为受暗淡市场影响。而在业内专家看来,被东风夺走第一,还暗示了一个事实,福田王国在商用车领域正在褪去强势外衣。

  销售下滑

  2009、2010年福田曾连续两年高居全球商用车销量榜首。但进入2011年后,形势显得急转之下。

  最新数据显示,在商用车领域,东风全年销售648301辆,福田销售632288辆——福田国内商用车第一宝座让位东风。

  据记者从福田内部渠道了解,福田主营客车业务急速下滑,2010年为3700辆,2011年销售3100辆。福田内部人员提供的第一手数据显示,除占据最小份额的公路市场实现不超过1%的微弱增长,公交、旅游用车皆受到较大冲击。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据中汽协统计,由于近年来客车政策环境相对稳定,2011年客车(含非完整车辆)产销分别为48.26万辆和4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88%和10.11%,实现整体增长。

  除此之外,卡车领域,东风也以绝对优势盖过福田。

  新市场开拓也没有帮助福田加分。福田SUV、蒙派克、迷迪曾是2009年发展较快的市场,但2010~2011年持续下滑,2011年1~11月销售7000辆左右,同比降幅为37%。

  在一份公开资料中,福田方面表示,2011年企业主要受“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去年利好政策逐步退出”影响,但基本走出了与市场走势吻合的曲线。

  一位接近福田的内部人士表示,福田原有的问题在弱势市场下暴露出来。 “相比其他品牌,福田车型也开发过少。就核心部分——发动机而言,福田虽与康明斯合作,但康明斯已与东风、柳工国内多家制造企业合作,福田拿不到更为核心的技术。”上述人士说。

  这位人士认为,“轻卡虽然是福田商用车的支柱,但国内用户对于强调省油的日系路线的推崇,也让采用欧系技术的福田产品开拓市场受限,上升乏力。”

  “福田经历的滑坡,说明传统市场根基不稳。”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对记者说。

  汽车圈的分析师指出,福田与戴姆勒的合资也存在隐忧。当年国内第一大客车销售商亚星就与戴姆勒成立了合资公司,已宣告失败。

  “从某方面看,福田和亚星与戴姆勒的合资有相似之处,都是作为国有商用车领域的行业翘楚与戴姆勒合作。”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说,“现如今更不可能拿到发动机技术” 。

  在2012年仍不乐观的形势预期下,福田对销售还在做着大胆尝试。记者从福田市场部获悉,福田客车将今年的销量定在6500辆,同比增长超100%,“集团目标更高,定在8000辆。”一位福田内部的汽车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人事变动

  “去年福田欧辉新能源客车公司总经理一职经历了两次较大调整。一次是5月份,叶照友接替李洪俊;第二次是11月份解佃峰替换下叶照友。” 福田市场调查部的人士对记者说。

  按照该人士说法,曾供职于国内最大客车企业宇通的叶照友,2011年5月份以500万元年薪空降,同时兼任福田汽车集团副总裁,令客车业务在集团中地位再一次提升。

  时至11月份,叶照友突然离开了福田的视线。

  “几乎没有预兆,来了才6个月就匆匆被福田长沙汽车厂厂长、党委书记解佃峰顶替”,福田欧辉品牌部相关人士说,“福田的内部人士也意外于此次换人之突然”。

  对于叶的离任,尽管福田官方对此并未表态,但一位福田客车南方区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一年之中三位领导主抓营销公司管理,风格迥然不同。 “领导间不同的销售政策,会对销售员资源优化整合产生不同影响。政策调整过快,销售肯定会受波及。”福田内部的销售人员向记者承认了换“帅”的间接影响。

  数据显示,福田拥有大中客车产能2万辆。按照计划,2011年销售大中客车7200辆,到年底的完成数为3000辆。

  与叶同样来去匆匆的,还有曾担任副总裁兼品牌总监的黄华琼。黄从上海通用开始职业经理人生涯,曾转战东风标致、上汽乘用车公司,2011年5月份加盟福田,现已离职,任职时间不到一年。

  扩张风险

  为加快乘用车技术及长沙工厂改造,福田汽车(600166)申请定向增发并于12月26日赶上了获批的末班车。

  此次增发的发行对象为实际控制人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控股股东北汽集团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共计10名特定对象,募资总额不超过50亿元。除了2011年进行增发,近年来福田还有其他扩张。

  2007年1月13日,福田与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签订了《定向发行与股份认购协议》和《联盟协议》,8亿元用于提升福田商用车方面的能力;2010年9月,福田向公司向实际控制人——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在内的特定对象定向增发25亿元,用于欧曼重卡技改及重点零部件,及提升中重卡水平。而根据福田规划,“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八大工程项目,总投资120亿元。

  广发证券汽车分析师汤俊认为,福田这几年扩张高于同行业水平。在其2011年末上交的业务单中,除了传统汽车还增加了以下新科目:汽车物联网、新能源、金融和工程机械。

  贾新光表示,福田公开定位为“千亿规模”、愿景是做“世界第一商用车公司”,但在现有工厂加快升级下,福田的传统优势并不强势。

  “从实际效果看,福田新工厂扩张和升级间接造成了其主营业务空心化。”一位招商证券分析师表示。

  不过对于福田的扩张,也有另一种解读。

  “超速扩张或许源于一种挣脱。北汽集团一直控股超过38%的福田股份,但福田一直想拥有绝对自主权,不依附于集团,独自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贾新光说,在北汽乘用车规划中,福田被排除在外。

  民族证券汽车分析师曹鹤表示,乘风须借力。“福田与北汽集团似乎已达成某种共识,进入更加微妙的关系。”

  资料显示,福田近两年定向增发主要对象为北汽集团和国管中心,而国管中心由国资委成立。“他们对于定向增发的参与,间接肯定了福田进一步做大的愿望。”曹鹤表示。北京市“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中就这样写道:北京市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整车产业实力,同时促进福田戴姆勒项目成立合资公司并尽快投入运营。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