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还得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话说十几年前,有一个姓李的小伙子,整天开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到处转悠,这在当时,还挺拉风。直到有一天他一觉醒来,也不知道是谁给他托了梦,一拍大腿,随即喊道:“我要造汽车”。
果然是年轻人,脑子容易发热,小伙说干就干,愣是从家里翻箱倒柜地找出了四个轮子和一个沙发,然后就开始动手组装自己的汽车来。但汽车真是个大家伙,需要的零部件实在太多了,小伙子倒也不怕吃苦,先是去买了发动机,再是去买了变速器、传动轴,然后去买前后车桥、减震器,又去买车身玻璃,买散热器、保险杠、顶篷……
花了半年多时间,小伙子终于凑齐了所有的零部件,然后才开始组装,不过这时候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原来,各个零部件之间还有个兼容性的问题!
这可真够麻烦的!
经过这件事,小伙子就明白了,最好是能有个汽车零部件超市,让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去里面随意选购,这样一来,第一是省事儿,第二那些不同型号规格的零部件也好协调。
那么,现实中有这样的零部件“超市”吗?您别说,还真有,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川)就是。
两年前,当刚刚成立还不满一年的海纳川第一次亮相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时,尽管它的名字听上去还有点陌生,但却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那些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采购经理们惊奇地发现,这家企业是“组团”过来参展的。和那些单纯强调自己在某种零部件产品上产量如何、市场占有率多大与技术有多先进的企业不同,海纳川这个“新人”是携旗下12家零部件企业集体亮相的,相应的,它也提供十多种不同的零部件产品。而这,仅仅还只是个开始。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这支零部件集团军不断扩容,到2010年9月7日其第三次参加该零部件博览会时,旗下的企业数量已经由12家增加到28家,并且一口气推出了汽车内外饰系统、汽车座椅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热交换系统、汽车底盘及其他系统五大系列产品,俨然一个汽车零部件“航母”。
与此同时,尽管成立至今总共也才三年时间,海纳川却成功实现了销售收入由30亿元到80亿元的大跳跃!其成长速度令人咂舌!
“海纳川就是要快速打通整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从而最终实现由零到整的集成式供应”,2010年11月26日,面对笔者,海纳川总经理刘毅男这样解释企业自身的定位。
但问题是,海纳川如何能够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聚集了28家零部件企业?这支规模庞大的零部件集团军能够统筹协调从而最终形成合力吗?而其所谓的集成式供应,又将会以怎样具体的产品形式和市场方式,参与到中国乃至世界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激烈角逐中?
在随后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刘毅男娓娓道来,讲述了海纳川从孕育到起步,再到提升,并最终实现跨越的风风雨雨,从而将上述谜底,一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