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提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的著名论断。2010年初,汪洋书记在东莞慰问技术工人时,强调各级政府要把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统筹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产业升级转移工作。在职业教育越发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中,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早已先行先试晋升为广东省职业教育的高地,日前东莞市成为首个“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多年来,东莞市职业院校就业率高达96%以上,为社会培养了30万技能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上述关于技工与产品的论断一周年之际,颇具特色的东莞职教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模具机械产业》记者了解到,东莞职教的成功在于政策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的努力,其中一大秘诀就是推动“企协校”合作,引进企业共同培养,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
目前,产业转型升级风起云涌,对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东莞市通过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校企合作便是主要法宝。据《国际模具机械产业》记者了解,东莞市之所以能把校企合作搞得风生水起,不仅开展了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简单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普通校企合作方式,还创造性地实施了“车间进校”、开办企业专班、建立“企业课堂”、引进行业协会资源开展师资培训、与协会会员企业合作设计职业素养课程、与行业协会联办技能竞赛等系列举措。时下,东莞市政府部门、职业院校与广大企业等集体发力,挥舞着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尚方宝剑”,吹响了职业教育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
职教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全国职教年会上指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推进校企合作。东莞作为近代史的开篇之地,在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方面,也先行先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其他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年下半年,东莞市成功晋级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说,今后一段时期,东莞市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在整合优化现有职教资源的基础上,推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的紧密结合,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东莞市教育局长杨晓棠介绍,“十一五”期间,为适应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东莞市教育局鼓励全市各职业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东莞市先后有长安职中、东莞理工学校、塘厦理工、市职业技术学校、威远职中、黄水职中、大朗职中、南城职中、寮步职校、东莞模协培训学校等学校开展了“车间进校”、“企业课堂”、专班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企协校”合作办学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目前,东莞市有中职学校28所(含技校),其中公办19所,民办9所,国家级重点10所,省级重点2所,全市中职教育在校生50000多人,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职业院校开设专业有30多个,其中有9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多年来,东莞市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中、高职毕业生达30万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每年均达96%以上,就业质量也节节攀高。东莞职业教育为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经济“双转型”提供了人才支撑。
深层次“企协校”合作优化人才升级
最近几年,东莞市还探索了“车间进校”、开办企业专班、建立“企业课堂”、引进企业资源开展师资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职业素养课程、与行业协会联办技能竞赛等独创性的做法。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黄金海表示,浅、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区别在于,企业是否参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学生培养的核心环节。浅层的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深层的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导性大大提高,借助学校为自身发展培养合适的技能型人才。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从全国“企协校”合作发展趋势来看,这些做法不仅新,而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更加有利于职业技术人才的成长,也更加契合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目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在全国风起云涌。东莞在2006年高举经济社会“双转型”大旗之后,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急需一批技能型人才。东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立足于国际格局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国内外大形势,贯彻科技兴国、科学发展的大政方针,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乘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东风,因势利导把职教校企合作在最近3年成功推入深层次阶段。
典型案例:东莞模协培训学校与国际模协深度合作开先河
目前,东莞的校企合作已经步入蜜月期,双方相得益彰,为职业教育健康长远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为产业优化提升加油鼓劲。
2007年6月,长安职业高级中学签约引进东莞长安汇丰精密模具厂和深圳通发激光模具设备有限公司,开启了东莞市“车间进校”的新模式,也标志着东莞市校企合作发展到深层次阶段。
车间进学校后,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进校车间的师资和设备情况,直接向企业下达教学任务。进校车间作为学校的一个教学单位,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度参与到学生的专业教学管理中。与此同时,黄水职中将东莞飞速达模具厂、伟嘉模具厂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
与“车间进校”相比,企业专班这种创举则更突显企业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性,彰显了校企之间的高度融合。企业专班采取“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模式,由企业负责选择学生组成专班,企业提供核心课程、负责培训校企师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培养、通过企业认证,定向就业。目前,联想集团、用友软件股份公司等大公司已经在东莞职教界设立了企业专班。其中,联想专班已有近200名毕业生,全部在联想相关网点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企业可以走进学校,课堂也可以走出校门,建立“企业课堂”。“企业课堂”与一般的顶岗实习不同,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前期培养的基础上,让企业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并用自有的师资、设备和课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日制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下完成学历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
除了引进企业资源培养学生之外,东莞市还引入行业协会资源开展职业学校的师资培训、合作开发职业素养课程,进一步拓展了“企协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今年6月,东莞市启动了全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班主任全员培训计划,邀请联想集团对中职教师在人际关系“破冰”训练、教学沟通技巧、高效团队建设、职业心态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教能力。
据了解,近年来,东莞市教育局分别与市计算机学会、会计学会、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服装行业协会、模具行业协会等联合举办有关专业的技能竞赛。最近,东莞市模协培训学校还与国际模协合作开发模具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涵盖开发团队合作、沟通、问题解决、时间管理等内容,并邀请该国际模协对学员进行模具产业发展与人才就业指导培训,矫正了职业教育重视技术能力培养轻视职业规划教育的偏差。此举可谓东莞市的一大创举,是“企协校”合作深度发展的体现。
深度的“企协校”合作产生了学校、协会、企业多赢的局面,也进一步完善了东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得学生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东莞模协培训学校毕业生,起初月薪一般都有3000元,高于不少本科生的工资。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MAKINO)东莞分公司总经理张尚明称,专班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随公司的机器送到客户公司上班,客户普遍表示很好用,对牧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