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行业下游汽车零部件产业分析
压铸机行业下游汽车零部件产业分析
2010-11-04 11:23  点击:209
[摘要]  (一)产销情况   1.世界汽车产销情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与国内汽车产销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世界汽

  (一)产销情况

  1.世界汽车产销情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与国内汽车产销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世界汽车生产形势总体仍较为低迷,据统计,2006年世界共生产汽车6921.27万辆,同比增长4.0%,其中乘用车生产4988.21万辆,同比增长6.3%;商用车生产1933.06万辆,同比下降1.6%。

  2007年,世界汽车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共生产7310.17万辆,同比增长5.6%。其中乘用车生产5304.20万辆,同比增长6.3%;商用车生产2005.97万辆,同比增长3.8%。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整体表现低迷,共生产7052.65万辆,同比下降3.5%。其中乘用车生产5263.72万辆,同比下降0.76%;商用车生产1788.93万辆,同比下降10.8%。

  2008年全球主要汽车厂家自有品牌汽车产量世界排名中前40位的厂家中,共有13家中国汽车厂家打入榜单,是中国汽车厂家入榜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一汽集团以63.8万辆的产量领跑中国企业排名,以产量计在全球主要汽车厂家中排名第20位。

  2008年世界汽车产量排名前10位的跨国公司依次是丰田、通用、大众、福特、本田、日产、PSA、现代、铃木和菲亚特。其中丰田(含大发、日野)连续三年超过通用位居全球第一位,已经申请破产保护并摇身一变为新通用的原通用汽车虽然继续位居第二位,但与丰田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大众、福特、本田继续位居全球第三到第五位。

  与2007年排名相比,2008年日产汽车超过标致雪铁龙(PSA)位居第六位,标致雪铁龙则退居第七位。现代依靠61%的增长率超过菲亚特、雷诺位居第八位,而菲亚特、雷诺(乘用车)则分别降为第十、第十一名。铃木依靠小型车的优势成为为数不多的实现增长的企业,并首次进入前十名,位居第九位。

  受全球汽车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前10大汽车公司中,只有大众、现代、铃木等三家实现了增长,本田则艰难地实现了产量基本持平,其他公司产量均为负增长,其中,下滑最严重的通用、福特为两位数负增长。

  就中国情况而言,2008中国汽车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但很多汽车企业产量也有所下滑。2008年中国汽车企业中排名最高一汽集团产量只有63.8万辆,仅为排名第一丰田公司的7%,排名第十菲亚特公司的25%,可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产销规模上与全球主流跨国公司仍存在巨大差距。

  2.我国汽车产销情况

  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主要是经济、政策、产业发展等为此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首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汽车市场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五年保持了快速增长,2007年GDP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得到了较多实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有更多的人能买得起车。

  其次,汽车产品的不断降价,使得有更多的车能被更多的人消费得起,汽车消费不仅仅在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也都有了不小的消费市场。

  2006年,经历了上两年的平稳增长之后,汽车行业再度呈现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28万辆和722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销523万辆和518万辆;商用车产销205万辆和204万辆。

  2007年,汽车产销888.24万辆和879.15万辆,同比增长22%和21.8%。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经济衰退,我国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宏观调控、特大自然灾害、股市财富效应消失以及国三排放标准的实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汽车产销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并结束了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势头,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明显减缓,出口增势受到较大抑制。2008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6.7%,自1999年后产销年增速首次回落至10%以下。

  2008年乘用车所占比重较上年有所提升,商用车呈一定下降,轿车增长贡献依旧在各车型中最高。

  2009年,中国汽车累计销量达1360万辆,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上海汽车则有望晋级全球十大汽车集团。

  上海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09年乘用车销售160万辆,同比增长57%。商用车销售112万辆,同比增长58%。公司计划汽车销量在2010年超越300万辆。

  一汽集团国内排名第二,累计约为196万辆。

  东风汽车集团2009年累计销量为189.8万辆,同比增长43.6%。与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相比,东风汽车2009年在重组方面毫无动作,销量增长部分均来自于旗下各业务板块集体发力。神龙汽车、东风悦达起亚和东风日产均获得50%以上同比增长,东风本田与东风商用车板块也获得不同程度增长。

  长安汽车本部微车、自主品牌乘用车、长安福特、铃木和江铃汽车累计销量为140万辆。新近被长安汽车收编的哈飞和昌河汽车销量分别为30.5万辆和15.8万辆,因而长安汽车集团累计销量大幅提升为186.3万辆,以微弱劣势落后于东风汽车,未能成功实现超越。

  虽然长安汽车在销量上逼近东风和一汽集团,但由于主营业务为微车,附加值低,又因为哈飞和昌河经营亏损,冲抵了长安的经营业绩,因此其销售额与利润仍与三大集团存在较大差距。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938.0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5%,市场集中度较高。

  3.汽车零部件生产情况

  2009年1~8月,1076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值达到7500多亿元,预计2010年零部件市场的规模增长会达到20%以上,国内相关的100余家汽车零部件重点产业园区将同时受益。

  零部件销量增速惊人。近几年整车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28.75%,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36.82%,高出行业平均水平。总量指标的攀升,勾勒出我国零部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到2009年,中国汽车配件行业一跃成为在国际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诸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纷纷看准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潜力,在中国兴建厂房,扩展业务。

  零部件产业做大成必然。虽然近几年中国整车生产发展迅速,但零部件产业一直滞后,与“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称号是不相称的。国际上,整车和零部件的比例投资应该在1∶3左右,而中国的现状是1∶0.3,仅为国际水平的1/10。伴随着中国整车生产和销售的持续增长,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是必然的。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汽车零部件投资三大特点。产业购并方式形成扩张能力;新能源汽车将带来零部件产业新的投资契机;风投和PE将加大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投资。

  预计市场关注焦点。新能源带来的整个零部件产业的再造,新能源的概念不是说能源变化,而是整个传动系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汽车轻量化带来的变化,会带来很多零部件构造与材料的变化。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