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之王布局亚洲 中国五金业该醒醒了
五金之王布局亚洲 中国五金业该醒醒了
2010-07-13 10:37  点击:118
[摘要]    7月9日,有着五金之王美誉的美国史丹利百得公司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宣布高端五金品牌Baldwin以及史丹利五金
    7月9日,有着五金之王美誉的美国史丹利百得公司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宣布高端五金品牌Baldwin以及史丹利五金新品系列进入中国市场。让小编对史丹利进军中国市场不由得感慨一番,此前史丹利在中国的一系列举动并不能给中国五金市场说明狼来了。时至今日,发布会证明史丹利今后的投资重点确实放在亚洲。先看一下史丹利2010年在中国的动态:
 
    3月11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企业之一的史丹利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正式宣布在中国深圳建立的全球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营运,这是史丹利在美国本土之外设立的第一个全球研发中心。它与美国研发中心一并成为史丹利全球重点研发基地。
 
    3月10-12日,史丹利盛装亮相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除了金贵的黄色特装惹人眼球之外,扳手做成的汽车模型惊艳全场。
 
    2010年3月15日,史丹利与百得成功合并后,史丹利百得(STANLEYBLACK&DECKER)目前的规模、人员和实力均比2009年的史丹利增加了一倍,产品类别比同类竞争者要多,与百得合并后的史丹利百得继承强大的创新传统,继续承诺卓越营运。
 
    2010年3月17日,史丹利在北京举行品牌发布会,史丹利全球副总裁,亚洲区总裁陈弘泽先生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专业汽修工具“瑞驰”(RACING)。
 
    2010年3月29日,主题为“整合•增长2010”的史丹利经销商年会在深圳凯宾斯基酒店举行。在会上,史丹利安防亚洲区总经理宗贵升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表彰优秀经销商,落实新的发展策略,发布新产品,布置新一年的行动计划。
 
    7月8日至11日,第十二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简称“广州建博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隆重举行。展会期间,有着五金之王美誉的美国史丹利百得公司在广州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宣布高端五金品牌Baldwin以及史丹利五金新品系列进入中国市场。
 
    而在2009年年底,美国史丹利公司与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了1.1亿美元建设史丹利(文登)工具项目,该项目一期投资4800万美元,建设2万平方米的车间及附属设施。据了解,该项目投产后,将以生产钳类、剪类和两用扳手类为主,计划每年生产这些产品达1000万件,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这不仅将为文登市机电工具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史丹利公司本身也将获得飞速发展。
 
    史丹利大肆扩张中国五金工具市场狼来了?
 
    对于史丹利来说,北美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增长比较缓慢,每年保持1%-2%的增长已经非常难得,而中国市场基本都能保持百分之几十的增长速度,史丹利今后的投资重点在亚洲、在中国是明智之举。借着参加相关展会并开始高调进行品牌宣传,这些都是企业发展之路的一些举措。但是对于中国的五金企业来说,这无疑等于狼来了。
 
    10年来,史丹利与标准普尔500相比有优异的表现,可以看到,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下降了近21%的同时,史丹利股票却强势上涨了97%,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史丹利仍将保持领先。收购百得使得史丹利的销售大幅度增长,2010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88亿美元,产生的大量现金可投入到高自然增长地区,如中国。史丹利投资中国看到了中国五金市场的什么?中国的五金行业发展短板在哪里?如果不及时纠正发展方向,无疑会被外国品牌吞噬。
[nextpage]
 
    中国五金行业发展的短板:
 
    虽然国内五金行业的自主品牌具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我国五金业数量众多,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缺陷,而这些缺陷的存在便成为国外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理由。
 
    首先,我国国内五金工具企业发展尚先天不足。纵观中国五金业史,从解放后手工作坊起步,逐步建立起以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形式为主的五金行业,五金制品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总体上,中国的五金行业还在“小五金”、“小商品”之列。中国五金企业的品牌意识太差,企业大多停留在代工,重复生产的初级阶段。
 
    其次,我国五金工具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从手动工具发展现状来看,国内手动工具企业大多数都是以低端产品为主或者代工贴牌,高端产品和品牌产品仍然为欧美国家所把持。国外五金工具和合资品牌产品,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相比之下,自主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相对不高。
 
    再从电动工具行业发展来分析,虽然在全球销售的电动工具中,绝大部分是从我国生产并出口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动工具供应商。然而,电动工具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科研开发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与国外差距明显,出口产品创汇低,性能水平较低,售价也低,企业规模小,集度低,原材料涨价因素等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
 
    还有就是,中国汽保工具市场庞大。
 
    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已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据统计,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了1300万辆,是全球汽车市场中增速最快和最重要的新兴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向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快速迈进。那么,随之而来,与汽车产业相配套的汽车配件用品及服务等产业也将成为一个庞大且高速发展的“黄金”市场。史丹利公司是专业生产各类工具、五金和安防产品的企业,其产品早已广泛应用在世界的各种专业、工业和公众生活等领域。面对中国飞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或许史丹利公司早已预料到了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因此,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投入了大笔经费参与建设了数个项目,而生产与经营的均是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汽保工具等产品。
 
    目前,五金工具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力仍然是低价格。随着合资品牌企业国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成本势必会大幅下降,自主品牌五金产品低价优势将越来越不明显,面临更大的挑战。一些跨国五金企业,正计划把在国外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些中低档工具产品引进中国。凭借着品牌效应、时尚的外形和高科技含量,这些安全、环保、节能的经济型五金工具产品将给国内自主品牌五金工具带来巨大压力。只有正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自己的差距,未雨绸缪,国内自主品牌上海五金工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住或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否则,有可能功亏一篑。
 
    中国的五金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时时求变,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完善配套措施,对企业实事求是的定位,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这样将全行业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距离中国五金工具行业的大崛起时代必然不远。
 
[nextpage]
 
    附录:史丹利简介
 
    百年品牌铸就卓越
 
    史丹利1843年创建于美国,起初专门生产门闩和五金产品,并不断推出一流的五金和工具产品,其中许多都是五金工具的第一代产品。1899年生产出全球第一片滚珠合页,并获得第一个滚珠合页专利,同时史丹利也是世界上第一把卷尺的专利发明者。经历了160多年历史的沉淀,史丹利成为美国500强之一,其工具、五金和安防系统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工业和公众生活等各个领域。史丹利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设有一百多个分支机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遍布世界各地。
 
    从创立伊始,史丹利就是一家不断满足人们需要、不断创新的公司。今天史丹利依然富有极强的创造力,仅在过去的6年里就有600多个新产品诞生。史丹利品牌已经成为世界上值得信任、拥有卓越品质和极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在全球,一些标志性工程建筑都指定使用了史丹利产品。
 
    史丹利在中国
 
    1993年,史丹利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工厂,1997年将壁柜门概念引入中国。作为史丹利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之一的史丹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初,负责开发、加工及生产经营家居、五金、内门、自动门、安防系统等产品及解决方案。
 
    史丹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秉承史丹利160多年来追求品质、勇于创新的经营理念,在建立公司的初期,斥资建立行业内领先的质检试验室,对所有产品均按史丹利的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测试,确保其达到并超过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标准。公司成立以来,已获得多个产品专利,并有不少专利正在申请中。
 
    在中国,史丹利在中国市场上已拥有极高的知名度。2004年被《精品购物指南》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家居品牌”,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壁柜门品牌。同年,我们被行业内最有影响的杂志《中国公共安全》评为中国百家最具成长性的安防企业。2005年,和其他众多国际品牌一起被中国品牌国际论坛组委会评为“2005年年度中国生活方式最佳品牌”。2006年被评为“中国家居市场用户满意十大品牌”。2007年被评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最具创新力品牌”。2009年,史丹利家居、内门、五金和自动门产品以其卓越的表现被全国高科技建筑建材产业化委员会分别评为“中国建材行业最具影响力产品”、“中国绿色环保建材产品”、“中国建材行业著名品牌”和“中国工程建设重点推广应用产品”。同年,被评为“2009新浪乐居网友喜爱的品牌”。
 
    史丹利的产品已成为一流的建筑物和知名客户的优先选择,如武广高铁、上海地铁、天津火车站、深圳机场、中国商务部办公大楼、深圳市民中心、深圳红树西岸高级住宅、中国银行及深圳西部通道等。
 
    史丹利人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史丹利品牌一直保有其160余年为世人所信赖的美誉。现在及将来,史丹利科技人更肩负着、史丹利在中国进行品牌建设和推广的重任。时间见证了过去的精彩,也将见证未来的精彩!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