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中铝收购力拓失败、两拓合并案重提
2009年2月10日,中国铝业
1、中铝收购力拓失败、两拓合并案重提
2009年2月10日,中国铝业决定购买力拓在澳大利亚和智利的部分股权,整个交易最高金额达到200亿美元。然而,在澳洲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审查最后期限来临前夕,力拓撕毁协议,并宣布与必和必拓成立合资公司。
多数分析家认为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的原因是股价回升和铁矿石价格反弹使力拓董事会可以依赖增发配股来筹资,缓解债务危机。而中铝收购的都是力拓的优质核心资产,力拓一旦有融资办法,就不肯屈就变卖家产的协议了。除此之外,澳大利亚的政治力量和民众的反对,也给力拓集团造成了很大压力,导致交易告吹。
2、国际市场有色金属消费大幅萎缩
受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全球有色金属消费大幅萎缩,为多年来所罕见,尽管中国需求率先恢复,但难补全球主要经济体消费的下降。安泰科估计,2009年全球铜消费量为1713万吨,同比下降5%;铝消费量为3554万吨,同比下降7.2%;铅消费量为859万吨,同比增加3.4%;锌消费量为1024万吨,同比下降8.9%,锡消费量为31万吨,同比8.3%下降;镍消费量为129.8万吨 ,与2008年持平。
3. 蒙古OT铜矿项目投资取得重大进展
2009年12月初,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 Mines)宣称,2010年将与力拓共同投资7.58亿美元开发蒙古Oyu Tolgoi铜金矿。该矿是全球尚未开发的最大铜金矿,总价值高达40亿美元。根据计划,Oyu Tolgoi在2013年底前投产,预计前10年每年平均生产逾10亿磅铜及50万盎司黄金。
4. 全球有色金属库存向中国转移
2009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导致实体经济需求疲软,供应过剩,库存向中国转移,2009年国内主要有色金属库存均创历史记录。
5.俄铝香港上市
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于2009年12月20日第三度提交IPO申请,终于得到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的“有条件”通过。12月31日,俄铝正式公布其香港首次公开发行的计划详情,集资额最高将达201亿港元,2010年1月27日挂牌,将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俄罗斯企业。
6. LME筹备钼钴期货上市
经过一年半的酝酿和筹备,2009年8月,LME最终宣布将于2010年2月22日正式推出钼含量为60%的已焙烧钼精矿和钴含量为99.3%的金属钴的期货交易。未来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发展对稀有金属的需求将增加,活跃的小金属都在呼唤权威价格机制,因此小金属期货的推出是大势所趋。
7.中国有色金属企业在国际矿业市场表现活跃
2009年,中国有色金属企业在国际矿业市场表现活跃。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紫金矿业收购澳大利亚Indophil资源公司、深圳中金岭南收购澳洲第二大铅锌矿企PEM公司和加铝部分资产、中色矿业收购赞比亚Luanshya铜矿、铜陵有色和中国铁建联合收购加拿大Corriente资源公司、金川集团收购赞比亚Munali镍矿、湖南有色收购加拿大水獭溪锑矿有限公司、吉恩镍业相继收购澳大利亚Liberty公司和Metallica公司以及加拿大Victory公司和Royalties公司、驰宏锌锗和加拿大赛尔温公司合资开发赛尔温铅锌矿等,这些收购活动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LME铝库存创历史新高
2009年上半年铝价低迷,原铝消费大幅下滑。尽管铝厂普遍采取减、停产措施,减少市场供应,但因消费下滑速度更快,LME铝库存快速提升。截至2009年底,LME库存已超过460万吨,较2008年底增长98%,刷新历史记录。
9、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09年1月27日,印度财政部保障措施局对进口自中国的铝平滑辊产品和铝箔发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要求利害关系方在2月27日前向该局表明立场;2009年6月3日澳大利亚对中国铝型材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2009年6月29日,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EUWA)代表欧盟6家铝车轮生产商向欧盟贸易委员会递交了对我国出口欧盟的汽车铝车轮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诉书。欧委会于8月3日正式照会中国,称最晚将于8月14日正式立案调查;2009年11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对中国无缝精炼铜管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美国今年第十二次对中国产品展开非公平贸易操作投诉调查。
10、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
2009年,各国为救市所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金融体系注入了流动性过剩,市场担心货币泛滥引发新危机,美元贬值,黄金独立担负起避险的重责。年底金价在投资、投机推动下刷新历史高点。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第三世界国家增加黄金储备,巩固本币在国际市场中的信心与地位,也助推了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