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汽车配件行业七大回眸
2009年汽车配件行业七大回眸
2010-01-08 15:33  点击:42
[摘要]    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受害最深。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相继遭遇“寒冬”。而汽配行业
    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受害最深。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相继遭遇“寒冬”。而汽配行业处于汽车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受制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因而受的冲击也尤为沉重。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快速复苏,努力将损失做到最小。 
    汽车产业做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受到政府的重视,出台了汽车下乡、减免购置税、降低成品油价格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来刺激汽车产业快速回暖,将其不利影响降至最小。这让国内汽车企业们信心大增,整个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最新数据统计,截止今年10月份,汽车产销量突破1000万大关,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圆满完成了年初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目标:200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自此,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第三个年产销量超千万辆的国家,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构汽车产销量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零部件产业在汽车产业发展利好下,也不断报出喜人成绩。慧聪汽车配件网盘点了影响2009年汽车后市场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事件,希望2010年的汽车后市场能发展的更好、更快!
    1、《汽车产业振兴调整规划》 
    2009年1月,政府出台了《汽车产业振兴调整规划》,政府补贴过百亿刺激汽车消费。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无论对于汽车制造商、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将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力促2009年车市仍将保持高速的增长,而汽车业也将成为经济振兴的强劲动力。据了解,振兴汽车产业规划的宗旨是扩大汽车消费,拉动内需,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鼓励汽车产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
    通过一年时间的实施,《汽车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发挥了很大作用,2009年中国车市受到全球企业的瞩目,中国车市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影响到了上、下游相关行业,汽车后市场及相关原材料等行业都得到长足发展。
    2、汽车召回 
    说起2009年汽车产业发展的大事,那一定不能少了汽车召回。在之前听到汽车召回,都令厂家头疼,但是现在的汽车召回已不仅仅是“谈召色变”,汽车召回制度已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起来。
    但随着汽车召回的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了与汽车相关的零部件行业质量的缺失。汽车召回的本身意味着汽车产品存在质量方面的瑕疵,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车祸等。究其根源大致是设计环节中考虑不周全,生产制造环节工艺或是材料缺陷,采购环节对品质把控不严等因素引起的召回。相当大程度上暴露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严把质量关上的缺失。
    据统计,截至今年九月,中国总计召回缺陷汽车305.6万余辆,涉及60多家国内外企业的260多种车型,召回次数达一百九十二次。2009年汽车召回最大事件非丰田汽车召回莫数,截至11月15日前销售的车辆统计数字,丰田已在美召回426万辆汽车,到今天丰田召回的数字或会大大超过这个数字——这不仅是丰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召回行动,也可以说是汽车工业诞生以来最大规模的召回行动。如此大规模的召回是由于油门踏板存在安全隐患造成,试想,如果丰田汽车在采购油门踏板时对质量严格把控,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3、质量投诉 
    在2009年,汽车质量投诉依然是重点。这据了解,在这些投诉中,针对产品质量投诉比例已占到88.69%,针对服务的投诉占87.25%;而同时对质量和服务都有进行投诉的则占据投诉总量的四分之三多。
    涉及产品质量的投诉焦点集中在变速箱、轮胎、发动机等方面;
    变速箱主要反映问题包括:异响、渗油、跳档、换档困难、发热等;如某合资品牌的变速箱异响问题已经导致近50人参与集体投诉;
    轮胎主要反映问题包括:鼓包、侧裂、不正常磨损等;在质检总局发布轮胎消费警示后,不少车主以身说法针对鼓包现象进行投诉,导致轮胎投诉量剧增;
    发动机主要反映问题包括:机油损耗大、助力泵异响、起动困难、异响、渗漏、怠速不稳、油耗过高等;
    车身附件及电气主要反映问题包括:组合仪表不正常、空调不制冷、导航仪失效、气囊故障、车漆脱落、雨刮异响、电子仪表故障等;
    前后桥及悬挂主要反映问题包括:车桥异响、传动轴异响、悬架异响、避振器漏油等;
    转向系统主要反映问题包括:方向盘抖动、转向过重或过轻、转向跑偏、转向不能回正、异响、方向机漏油等;
    离合器主要反映问题包括:打滑、分离不彻底、发抖、异响、磨损异常;
    制动系统主要反映问题包括:拖滑、制动软、异响、跑偏、抖动等。
    4、兼并重组
    与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相比,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企业规模的扩大及技术升级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相对分散,更多的是服务于本地区的汽车企业,在技术上缺乏竞争优势,并且多为一些区域性企业。
    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虽已逐渐摆脱重产量不重质量、重生产不重研发的现状,也看清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一事实,但是研发水平的提高却一直进展缓慢。另外,一些小型零部件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往往偏少。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处主任徐长明认为,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比整车更急迫,如果没有大的零部件企业出现,成本下不来,质量上不去,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会极其困难。国内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5、海外并购
    11月2日,中国最大一宗汽车零部件海外并购案在底特律敲定,京西重工与美国德尔福公司正式签约,收购德尔福旗下的减振和制动业务。京西重工董事长方建一表示,将以不超过9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德尔福相关业务的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及德尔福的客户和产品供应合同。这一并购不仅可使京西重工获得相关技术,还能借此涉及其供应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建议,应扩大开放,借鉴发达国家大规模双向投资的经验,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全球化进程。应积极参与海外并购,吸纳国际资源,推动国内零部件产业升级。
6、新能源战略 
    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巨大利益引诱下,各大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环保战略。除大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降低现有汽柴油发动机的能耗与废气排放也已成为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
    从多个车企发布的能源战略来看,他们各有不同。欧美车企,较注重传统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研发;日系车企仍然以“电驱动力”为未来发展方向。而本土车企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引导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也已成为自主车企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如比亚迪和奇瑞汽车的新能源战略,大家已人尽皆知。
    零部件做为整车的构成部分,它在对汽车的节能减排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欧意德动力集团总裁徐恒武表示:动力总成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节能技术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和日益严格环保趋势的需求,动力总成的好坏决定了燃油的经济性以及污染排放度。
    杭州九鼎制动材料有限公司的汪总、湖州先登链传动制造有限公司的王总等企业代表纷纷表示,他们现在产品的研发最注重的一点就是整车在使用他们的零部件产品时,能做到最大的节能减排,零部件企业也都把节能减排融入产品研发需求中。
    7、贸易争端
    我国紧固件、钢轮毂、轮胎等产品不断受到反倾销,令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升级。中美轮胎贸易争端,着实给中国本土轮胎企业一闷棍,令中国轮胎出口大受打击。中美轮胎案给中国人上了一堂国际贸易争端案。诚然,美欧等西方国家有时很霸道,但在不少事情上,却很讲道理。中国人常说“我们说话算数”,美欧社会却是强调程序和规则。了解到这些,在一些国际事务上,我们若觉得亏了,那根本无需愤怒,情绪化地发泄。事实上,如果“说话算数”再加上程序和规则,中西之间无谓的争吵可以减少许多。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