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熔液的处理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1-08-19 09:59 回复:0 关注量:234
 
 

  镁合金熔液的处理

  1.2.1 变质处理

  铸锭及铸件易产生局部晶粒大小悬殊现象,所以要对镁合金进行变质处理,以细化晶粒。变质处理能显著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改善铸造性能,减少热裂、疏松等铸造缺陷。

  1. Mg-Al系合金的变质处理

  Mg-Al系合金常用的变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早期使用的“过热变质法”,即把镁合金过热到850~900℃,立即提出坩埚,令其快冷到浇铸温度进行浇注,可获得良好的细化效果。如将熔液过热至800℃进行变质处理同时加以搅拌,将显著增加细化效果。在740~780℃加强搅拌并静置,也能使晶粒细化。

  目前常用的晶粒细化方法是用“碳”变质处理,即在熔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CO3、CaCO3、C2Cl6等含碳的化合物,在高温下碳化物分解还原出碳,碳又与铝生成大量弥散分布的Al4C3与镁同属密排六方晶格,晶格常数与δ- Mg仅差4%,故可作为外来晶核,使基体晶粒细化。C2Cl6比MgCO3变质处理效果要好,前者比后者变质处理的镁合金力学性能会提高10~20%,并且在变质后2h进行浇注,合金仍保持良好的细化效果。

  影响“碳”变质效果的因素有:①变质处理后,随着熔液静置时间的增加,晶粒将逐渐粗化(工艺上规定变质处理后45min之内必须浇注完毕)。②“碳”变质、剧烈搅拌与短期升温至800℃随后快冷至浇注温度相结合,将会进一步增强细化晶粒的作用。③合金中含有一定量的的锰有利于细化晶粒,且Al-Mn中间合金中锰的质点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对合金细化效果越好。

  铍加入量过大,或锆混入熔液中,均能引起晶粒粗化;钛、稀土等元素有可能导致变质失效。

  2. Mg-Zn、Mg-Re系合金的变质处理

  “碳”变质只适用于Mg-Al系合金,对于Mg-Zn、Mg-Re系合金只有加锆才能显著细化晶粒。

  当锆的质量分数大于0.6%时,Mg-Zn合金晶粒明显细化。从Mg-Zr包晶状态图可知,在包晶温度下,镁仅能溶解0.597%锆。当锆的质量分数大于0.6%时,镁熔液中出现大量难熔的α-Zr质点,它与δ-Mg同属密排六方晶格,两者的晶格常数如下:

  δ-Mg: a=0.320nm c=0.512 nm

  α-Zr : a=0.323nm c=0.514 nm

  可见,两者具有良好的共格关系,故α-Zr质点起外来晶核的作用,是Mg-Zn合金晶粒细化。锆还与镁合金中氢形成ZrH4固态化合物,从而大大减低镁熔液中的氢含量,对减轻疏松有利。锆的熔点高(1855℃)、密度大(6.45g/cm3),在镁熔液中难以溶解,无法以纯锆的形式加入;锆在镁合金中的溶解度很低,难以用锆制成含锆量高、成分均匀的Mg-Zr中间合金。锆的化学活性很强,与炉气中的氧、氮、氢、CO、CO2及合金中的铁、铝、硅、锰、钴、镍、锑、磷等均能生成不溶于镁的化合物,沉积于坩埚的淤渣中,从而使合金中的含锆量下降。生产中锆的实际添加量一般为合金成分需用量3~5倍,并多以Mg-Zr中间合金形式加入。

  1.2.2 精炼处理

  镁的化学性很强,空气中的氧、氮、水汽等均能与镁反应生成难熔的氧化镁等非金属夹杂。非金属夹杂的存在不仅严重恶化合金的力学性能,还伴生缩孔、气孔等缺陷。镁合金精炼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夹杂、净化熔液。目前生产中主要使用精炼熔剂进行精炼。

  熔剂精炼法是用熔剂洗涤镁熔液,利用熔剂与熔液充分接触来润湿夹杂物,并将其聚合于熔剂中,随同熔剂沉析与坩埚底部,为达到次目的,熔剂应当具有良好的润湿、吸附夹杂的能力。精炼工艺还应当设计正确以防止产生新的夹杂。精炼温度一般控制在710~730℃,精炼后静置10~60min,使熔渣充分沉析。

  生产中也使用C2Cl6作为精炼剂进行精炼的。用C2Cl6处理镁熔液兼有变质和精炼双重作用。特备在无熔剂精炼(以防护性气氛熔炼)镁铝合金时,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其机理是C2Cl6在镁熔液中迅速分解出氯、碳等,氯与镁能产生出MgCl2其精炼作用,碳则起到如前所述的晶粒细化的作用。此外,C2Cl6分解所产生的气体还兼有除氢的作用。C2Cl6精炼的主要问题是在坩埚下部较大范围内产生絮状的悬浮性熔渣,经X谁西安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其主要成分为MgCl2及MgO。解决办法是通氩气在行吹洗,是熔渣上浮下沉,或者在用熔剂精炼1min。

  1.2.3 除气处理

  溶入镁熔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氢气。镁合金中的氢气来源于熔剂中的水分、金属表面吸附的潮气以及金属腐蚀带入的水分。氢在镁熔液中的溶解度比在铝溶液中大2个数量级,凝固时的析出倾向也不如铝那么严重(镁熔液中氢的溶解度为固态的1.5倍),用快冷的方法可以使氢过饱和固溶于镁中,因而除气问题往往不大引起重视。但镁合金中的含气量与铸件中的缩松程度密切相关。这是由于镁合金结晶间隔大,尤其在平衡状态下,结晶间隔更大,因此在凝固过程中如果没有建立顺序凝固的温度梯度,熔液几乎同时凝固,形成分散细小的孔洞,不易得到外部金属的补充,引起局部真空。在真空的抽吸作用下,气体很容易在该处析出,而析出的气体又进一步阻碍熔液对孔洞的补缩,最终缩松更加严重。试验表明,在生产条件下,当100g镁含氢超过14.5cm3时,镁合金就会出现缩松。

  传统除气工艺方法类似于铝容量所采用的通氯气方法。氯经石墨管引入镁熔液中,处理温度为725~750℃,时间5~15min。温度高于750℃生成液态MgCl2,有利于氯化物及其他悬浮夹杂的清除。如温度过高,形成的MgCl2过多,产生熔剂夹杂的可能性增加。氯气除气会消除镁-铝合金加“碳”的变质效果,因此用氯气除气应安排在“碳”变质工艺之前进行。生产中常常采用C2Cl6和六氯代苯等有机氯化物对镁熔液进行除气,这些氯化物以片状压入熔液中,与氯其除气相比具有使用方便,不需专用同气装置等有点,但C2Cl6的除气效果不如氯气好。

  现在生产中多采用边加精炼剂边通入氮气或氩气的方法精炼,既可有效的出去除熔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同时又除气。不但精炼效果好,而且可以缩短作业时间。

注:本文来源于中国压铸网个人会员金学春分享课件《镁合金熔炼原理与工艺》部份内容